好将孤注作机关,名士清谈未是闲。
驿骑但能传捷报,出游何必不东山。
注释:
看见博学的人,喜欢把孤注一掷当作游戏。名士清谈,并不算是无聊的事情。驿骑只能传递好消息,出游何必不东山再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看到博学的文人墨客喜欢把孤注一掷当作游戏,名士清谈,并不算是无聊的事情,而感到的感慨。他认为驿递只能传递好消息,出游何必不东山再起。表达了一种对名利看淡,追求自由,追求真实,追求真理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
好将孤注作机关,名士清谈未是闲。
驿骑但能传捷报,出游何必不东山。
注释:
看见博学的人,喜欢把孤注一掷当作游戏。名士清谈,并不算是无聊的事情。驿骑只能传递好消息,出游何必不东山再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看到博学的文人墨客喜欢把孤注一掷当作游戏,名士清谈,并不算是无聊的事情,而感到的感慨。他认为驿递只能传递好消息,出游何必不东山再起。表达了一种对名利看淡,追求自由,追求真实,追求真理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首联“浓雾不为雨,乘朝向北行”是说浓雾并不妨碍出行,早晨起来就乘着大雾向北方行进了。诗人的出行,本是为了赴任。但当他一出门,就遇到这样的浓雾天气,他的心情便不平静起来了。颔联“此中有长恨,回首意难平”写诗人在北去的路上所见到的景色,感到的是长恨和难以平复的心情。颈联“冀作南山豹,新闻出谷莺”写诗人的愿望:希望能做南山里的豹
解析: 1. 第一句: - 诗句:"明识忧无用,忘忧实不能。" - 译文:我清楚地知道忧虑是没有用的,但试图忘记它却无法做到。 - 注释: - "明识忧无用":明确认识到忧虑是无用的。 - "忘忧实不能":尝试忘记忧虑却是做不到的。 -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忧虑无用性的深刻认知。虽然意识到忧虑无益,但他也意识到了消除这种情绪的困难。 2. 第二句: - 诗句:"安危思覆卵
【解析】 本诗为五言绝句。第一、二句是首联,点明题意;三、四句是颔联,写自己与故臣的别情;五、六句是颈联,写自己与朋友的友谊和交往;七、八句是尾联,写自己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全诗表达了诗人因故人远逝而伤怀,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和思念之情。 【答案】 别岛山川异,伤怀是故臣。 同心为千载,分手记初春。 志士尊声气,东都重缙绅。 折寄不嫌频
【解析】 “隐心甘作苦,逐逐却难禁”意思是:内心甘愿忍受痛苦,但行动上却不能自制。“计拙忧成老,身闲喜独吟”意思是:计划不周而担心变老,身体闲适而喜欢独自吟诵。“尘嚣浑欲脱,山水试相寻”意思是:尘世的喧嚣似乎可以摆脱,山水之美可去寻觅。“满路芙蓉发,秋光已觉深”意思是:满地的荷花开放了,秋天的阳光已经很浓了。 【答案】 发新港途中即事 发新港路上,我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内心甘愿忍受痛苦
【注释】 隩草戊戌:即顺治十五年(1658年)。隩,同“豫”。隩草,指《豫章行》。 仲冬和韵:指应时作诗。仲冬为农历十月,此句意谓此时作和韵诗。 其三:指第三首。 义旗嗟越绝,剩得此顽民:意思是说,义旗已到,但中原的人民还是被敌人占据着,他们还是像顽石一样顽固不化。义旗,这里指抗清军队。嗟,叹息。 矫矫心如石,丝丝鬓欲银:意思是说,这些顽民的心志坚如磐石,而头发已经稀疏了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一 宁不怀乡国,并州说暂居。 无枝空绕树,弹铗又歌鱼。 炼骨危疑集,盈头珍惜梳。 感追无限际,悔绝昔年裾。 注释: 隩草:地名,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北部。 戊戌:古代纪年法,指的是1654年。 仲冬:农历十二月份。 和韵:即同韵诗,用相同韵部的字来填写诗歌的韵脚。 并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说:这里是陈述的意思。 无枝空绕树:比喻没有依靠或支撑
【注释】 隩草:即“草”字,指野草。 戊戌:即“五”字,这里用作虚数,泛指某年。 仲冬:指冬季的第二个月,农历十月。 和韵:即作诗以应和别人的诗词。 其六:指这首诗中的第六句。 非:表示否定的意思。 谋:谋求、谋取。 衣食:食物和衣服。 人闲:人闲着的时候。 心却忙:心中却很忙碌。 声联:声音相呼应。 随地义:根据当地的道德观念。 力任一身纲:力量承担着整个家庭或社会的重任。 无憾:没有遗憾。
注释: 随时却不闷,而闷实难排。 随时:随时随遇而安,不拘于时。 浪撼江空雨,风翻天半霾。 浪撼:浪花拍打,形容江面波涛汹涌。 风翻:狂风卷起,形容天空乌云密布。 半霾:一半阴暗,一半晴朗,形容天气多变。 热肠知未冷,晚节慎无乖。 热肠:热情的心肠,指人对朋友的关心和照顾。 晚节:晚年的品行和操守,指人的晚年应该保持高尚的品质。 慎无:务必,要谨慎。 乖:违背,错误。 荣辱渔家少,乘潮又泛箄。
这首诗是作者在1654年仲冬,应和李长源的《隩草戊戌》诗所作的第四首。全诗共八句,每句都紧扣主题词,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注释: - 隩草戊戌:指1654年的农历十二月。 - 得兴灵武业: 获得兴旺发达的事业。 - 谁作李长源: 李长源是谁?这里可能指的是李长源的同乡或者朋友。 - 天宝人凭说: 天宝年间的人还在谈论吗?天宝是唐玄宗时期的年号(742-756)。 -
【注释】: 1. 番橘:一种柑橘,其果实呈小圆形,颜色为橙红色或淡黄色,味道酸甜。 2. 枝头俨若挂繁星:形容柑橘挂在枝头的样子,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璀璨夺目。 3. 此地何堪比洞庭:此处无法与洞庭湖相比,洞庭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淡水湖泊,以水色碧绿和景色优美而著称。 4. 除是土番寻得到:只有当地的土族人才能找到这种珍贵的橘子。 5. 满筐携出小金铃:装满筐子带出去就像是带着一串金色的小铃铛。 6.
【注释】 万里程:形容极远。何:多么,多;远:遥远。萦回:环绕。不穷:无穷无尽。安平江:古县名,今属河北省,在天津市境。 【赏析】 这是一首怀乡诗,诗人从眼前之景想到故乡之景,由近及远,由实入虚,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怀念之情。首句“万里程何远”,是说离家很远,但思乡之情并不因距离遥远而有所减弱。次句“萦回思不穷”是说思乡之情绵绵不绝,永无尽头。三、四两句写眼前之景。“安平江上水,汹涌海潮通”
注释:野菊具有野性,适合生长在野外,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盛开。经过一个冬天后,它还能在春天继续开花,不会和世俗之人一样凋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野菊的特性和品质,赞美了野菊的坚韧不屈和独特魅力。诗人通过对比野菊与俗花,强调了野菊的独特之处,表达了对野菊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野性的欣赏
注释: 癸卯1633端午:癸卯年(农历)的端午节。 年年此日有新诗,总属伤心羁旅时: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写新诗,总是感到忧伤和失落。 却恨饿来还不死,欲添长命缕何为:然而又恨饥饿的人还活着,想要给他们增添一根能带来长寿的彩带,又有什么用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端午节时所作。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哀愁。 第一句“年年此日有新诗,总属伤心羁旅时”
【注释】癸卯:清顺治十二年。端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翛然:悠闲的样子。并州:今山西太原。商量:商议。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端午节期间所作。当时正值战乱之际,作者身处异地,不能回家过节,于是写了这首七绝。诗中表达了他虽不能回家过节,但仍能安然度过的心情。全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读来令人感到亲切。 “海天多雨湿端阳”,起句描写了端午节时的天气状况。海天多雨
注释: 癸卯:农历六月十五日,即端午节。 栖迟:指悠闲自在地生活。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这里借指诗歌和酒。 筇:竹子做的拐杖,古人以之代步。 蒲香:用蒲草制成的香。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在端午节时所写。诗中杨慎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酒的痴迷。首先,他自嘲说自己的生活过于安逸,没有像古人那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然后,他又说自己因为不读屈原的《离骚》,所以只能写诗。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