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畴回寒蹊,密林翳危磴。
雷斧施全力,云根辟一径。
丑石虎豹踞,逸笋蛇虺迸。
同游得王乔,探涉鹤驭并。
初寻或隈隩,深入转幽靓。
谺开地脉深,豁露天宇净。
穷搜忽宽广,砥壤拭如镜。
青削菡萏垂,浓滴乳柱莹。
剔藓读题识,云破日辉映。
冷风洒尘襟,霁雪澄定性。
洞外疲登顿,岩巅知旷夐。
他时杖策来,景物拾残剩。
【注释】
平畴:平坦的田野。霁台:指王霁台。澹岩:山名,在杭州西湖西面,相传为晋朝谢灵运所建。雷斧:神话中劈开大山的大力之神的斧子。辟:开辟。丑石:粗犷奇伟的岩石,古人认为能辟邪。逸笋:野笋。蛇虺(huī):毒蛇、蚯蚓。窈窕(yǎo tiǎo):曲折幽深。谺(bà)开:开阔。砥壤(dǐ rǎng):磨光的土壤,比喻平滑的石壁。菡萏(hàn dàn):荷花。剔藓:除去苔藓。读:读出。题识:刻有文字的石碑。云破日辉映:形容阳光透过云雾照在洞壁上,犹如云层破裂时阳光射入,光芒四射。霁雪:初晴的雪地。澄定:清澈平静。杖策:手执拐杖,策马而行,这里指登山。旷夐(shǒng):空旷遥远。他时:将来。
【译文】
平坦的田野回响着踏雪寻梅的脚步声,密林深处隐约可见危峻的石梯。
雷霆之力劈开了巨大的山岩,白云之中开辟了一条幽深的小径。
巨石上蹲卧着虎豹般的顽石,山涧中窜动着如蛇似龙的青竹。
同游的朋友是王霁台,一起探寻着鹤驾仙踪和云门古寺。
初来时可能迷失于弯弯曲曲的小道,深入后转角处却显得幽深秀美。
山涧中水声轰鸣,大地脉象豁然开朗,清冽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
经过漫长的探索终于找到了洞穴口,洞内石壁如同明镜一般明亮。
青翠欲滴的荷花垂挂着娇艳的荷叶,浓香四溢的乳状水滴晶莹剔透。
清除苔藓之后露出石壁上的题字,阳光穿透云雾洒下万丈光芒。
凉风拂过尘世喧嚣,初雪过后心灵变得清澈而宁静。
走出洞口已是筋疲力尽,山顶之上视野更显开阔深远。
期待将来再来此地重游,只捡拾些残存的美好景致。
【赏析】
这首《同王霁台游澹岩》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春天,诗人与友人王霁台游览了杭州西面的钱塘之畔的山水胜景——澹岩,写下了这首七律。诗中对澹岩的自然风光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清新秀丽的自然图卷。
首联“平畴回寒蹊,密林翳危磴”。这两句写诗人漫步于平畴之间,脚下踩着积雪,耳边传来踏雪的声音,仿佛踏在冰天雪地里,又像是踏在皑皑白雪之上。“寒蹊”二字写出了诗人此时踏雪赏景时的心境,也烘托出整个环境的寒冷气息。“密林”二字,既写出了树木的茂盛,又写出了树冠的浓密。“翳危磴”,写出了山路险峻、曲折的特点。“雷斧施全力,云根辟一径。”这两句写山路险峻,但正是这样的险路才能显出攀登者的勇敢和坚定。这里的“雷斧”、“云根”都是夸张手法,写出了山峰高耸入云、陡峭险峻的特点。
颔联“丑石虎豹踞,逸笋蛇虺迸”。这两句写山间岩石形态各异、千姿百态。“踞”字用得极好,形象地写出了石头的形状像老虎或猛兽一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逸笋蛇虺迸”则写出了山涧中的竹子生长得非常旺盛,就像蛇一样蜿蜒曲折,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颈联“同游得王乔,探涉鹤驭并”。这两句写游客们在山中遇到了仙人王乔,一同游玩、探险。这里的“王乔”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王远君,他在山上隐居修炼,后来成为了一位神仙。“探涉鹤驭并”,写出了游客们一同游玩的场景。这里的“鹤驭”是指古代传说中仙人骑鹤升天的故事,象征着神仙的境界。
尾联“初寻或隈隩,深入转幽靓”。这两句写游客们在山中游览时,从外围到深处逐渐发现了更多的美景。“幽靓”一词用来形容景色优美迷人,令人陶醉其中。最后两句“谺开地脉深,豁露天宇净。穷搜忽宽广,砥壤拭如镜。”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象,展现出一幅清新秀丽的自然图卷。这些诗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