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师胸中无不有,龙眠况是开山手。搜求法藏出新奇,幻境图成鬼子母。
当时游戏弄狡狯,谁令画苑临摹久。十洲居士老斫轮,夺真已得十八九。
宁闻夔{鼠虚}附羽翼,遂令独足兼飞走。长镵闟戟争郁纷,犀甲虎髦随指嗾。
狻猊符拔状狞恶,射魌罔象颜粗丑。井干露索挽千钧,定谓能攻弗能守。
岂知须弥纳芥子,还看禁咒逾枷杻。果然佛力浩无涯,未信妖腰敢彊取。
近者吾乡困魑魅,传闻杀戮到鸡狗。华颠豁齿亦创痍,岂独灾厄属黄口。
我思膜拜向慈佛,借大愿船济黔首。鞭笞妖孽挂罝罦,收拾鲸鲵入罂瓿。
澄波万里靖寰海,夜钵咒龙如鷇{孛殳}。他年两桨趁潮归,头衔自署太平叟。
【注释】:
- 道光壬午:清朝乾隆年间。
- 周节庵:周节庵是李龙眠(李公麟)的别号,李龙眠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
- 李龙眠揭钵图: 指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所画的《五显文殊图》。五显文殊是佛教中五大菩萨之一,以智慧闻名。
- 王仲琡:明朝末年著名画家。仇十洲:明朝画家,以绘画技艺高超著称。
- 法藏:即“佛藏”,指佛法。
- 鬼子母:佛教中的一种神祇,形象狰狞恐怖。
- 夔{鼠虚}附羽翼:形容妖怪的狡猾和奸诈。
- 独足兼飞走:指妖怪能够变化多端,善于逃避。
- 犀甲虎髦:形容妖怪的凶猛。
- 狻猊符拔:指妖怪能够用法术来迷惑人。
- 射魌罔象:指妖怪能够使用各种法术来攻击人。
- 井干露索:指妖怪能够利用各种机关来控制人。
- 须弥纳芥子:指佛教中的“微尘世界”概念,表示即使是极小的事物也能够容纳无尽的空间。
- 禁咒逾枷杻:指佛教中的“无量寿经”教义,认为众生都能够成佛,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
- 妖孽:指妖怪。
- 黄口:指幼小的生命。
- 慈佛:佛教中慈悲为怀的佛陀形象。
- 大愿船:指佛教中的救度众生的大愿船。
- 鲸鲵:指妖怪或坏人。
- 太平叟:指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道光年间,周节庵为王仲琡题写的一幅《李龙眠揭钵图》。王仲琡是明朝末年的一位画家,他的作品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这首诗则是对这幅画作的艺术特色的赞美与赞誉。
首句“画师胸中无不有”,表达了画家王仲琡的广泛兴趣和深厚功底。他认为所有的画师都有一颗包容万象的心,都能够描绘出世间万物的美好。
次句“龙眠况是开山手”,则是对李公麟的高度评价。李公麟被誉为“画圣”,他的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句诗也表明了作者对李公麟作品的认可与尊敬。
第三句“搜求法藏出新奇”,则是对这幅画作的创新性的评价。王仲琡认为,这幅画作不仅仅是对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发展,更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
第四至六句是对画作的具体描述:“幻境图成鬼子母”,“当时游戏弄狡狯”,“十洲居士老斫轮”。这三句诗分别描绘了画面中的场景、人物和技法。其中,“鬼子母”是指画面中那位手持法器,面目狰狞的怪物形象,而“老斫轮”则是指画家在绘制过程中运用了精湛的线条勾勒技巧。
第七至九句则是对这幅画作的技法和表现手法的赞美与赞扬:“宁闻夔{鼠虚}附羽翼,遂令独足兼飞走。”“长镵闟戟争郁纷,犀甲虎髦随指嗾。”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画作中细节处理和技法运用的高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画家对于自然现象和生物形态的深刻理解。
第十句“狻猊符拔状狞恶”,则是对画作中神兽形象的赞美与赞誉。作者认为画家将神兽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到十分震撼。
第十一句“射魌罔象颜粗丑”,则是对画作中人物形象的评价。作者认为画家将人物刻画得十分丑陋,但却不失真实感,让人感到十分有趣。
第十二句“井干露索挽千钧”,则是对画作中场景描写的评价。作者认为画家将场景描绘得十分宏大,如同千钧之重一般,让人感到十分震撼。
第十三句“定谓能攻弗能守”,则是对画作中主题思想的评论。作者认为画家的主题思想非常深邃,既具有进攻性也具有防御性,让人感到十分引人入胜。
第十四句“岂知须弥纳芥子”,则是对画作中象征意义的评价。作者认为画家通过象征手法巧妙地表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让人感到十分深奥且充满智慧。
第十五句“还看禁咒逾枷杻”,则是对画作中寓意的解读。作者认为画家通过寓意手法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对于束缚的反抗,让人感到十分引人深思。
最后两句“果然佛力浩无涯,未信妖腰敢彊取”,则是对整幅画作的总体评价。作者认为画家通过这幅作品展现了佛力的无边无际以及对邪恶势力的坚决斗争,让人感到十分震撼和敬佩。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正义和善良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