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散虚堂静,风帘倦不钩。
松篁明夜月,枕簟入清秋。
亲老兼多病,身孤更远游。
未应中宿鸟,相对尚啁啾。
诗句释义
1 客散:客人离去,留下了空旷的屋子。
- 虚堂静:空荡的房间里显得异常安静。
- 风帘倦不钩:因为客人已经离开,风铃也懒得挂起。
- 松篁明夜月:夜晚,月光通过松树和竹林照进室内。
- 枕簟入清秋:秋天的夜晚,竹席和枕巾都显得清新舒适。
- 亲老兼多病:由于家中有年老的父母以及自己的多种疾病。
- 身孤更远游:自己孤独地远离家乡,前往远方寻求生活。
- 未应中宿鸟:没有听到夜晚归来的鸟类。
- 相对尚啁啾:虽然孤独,但依然能听到其他的鸟鸣声。
译文与注释
- 客散虚堂静,风帘倦不钩。
- 客人已散尽,空荡的房间静悄悄的,连挂在风中的风铃也懒得挂起。
- 松篁明夜月,枕簟入清秋。
- 夜晚,月光透过松树和竹子照进室内,竹席和枕头也沐浴在清新舒适的秋夜中。
- 亲老兼多病,身孤更远游。
- 家中有年老的父母和自己多种疾病,我独自远离家乡,前往远方寻求生活。
- 未应中宿鸟,相对尚啁啾。
- 没有听到夜晚归来的鸟类叫声,但仍然能听到其他的鸟鸣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离家出走的人在秋夜的孤独感受。诗人用“客散”开篇,表达了他因家人、疾病或其他原因而不得不离开故乡。接着通过描述空荡的房间、风中的风铃等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寞的氛围。
诗中多次提及“亲老”和“多病”,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家庭责任的承担。“身孤更远游”则揭示了他为了生存或追求更好的未来而不得不离开家乡的无奈。最后两句虽看似与前文无直接联系,但实际上是对整体情感的深化,通过对比夜晚的自然声音(如鸟类)和他自身的孤独状态,强化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凄凉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孤独、忧愁以及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