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江上,风沙满目昏。
犹闻一路哭,已解万人屯。
财赋通吴会,帆樯下海门。
尚思衣食乐,生养累朝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语言风格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景物,抓住形象特点,概括出画面的内容,然后分析运用了什么手法,最后结合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要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手法或者情感,这样作答才全面。
“消息传江上,风沙满目昏”,首句写诗人听到的“消息”是:从江面上传来的,而这时正是风沙漫天,视线不清的时候。这两句是写景:“风沙满目昏”一句中的“风沙”“昏”等字眼,写出了大漠孤烟的雄浑景象,同时也暗示出了塞外荒凉的环境。
“犹闻一路哭,已解万人屯”,第二句写塞上的人们还在哭泣,第三句写已经解除了兵营。这两句是说:虽然听到的是边关战事吃紧的消息,但塞上百姓仍在哀哭着。这两句中,“犹闻”“已解”两个词语,突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影响,也突出了诗人对战事的深切关注。
“财赋通吴会,帆樯下海门”,第三句写财赋畅通无阻地通过吴郡和会稽地区运往京城,第四句写海上的船只正驶向京城。这两句是说:朝廷财政富裕,国库充裕。
“尚思衣食乐,生养累朝恩”,尾联写到百姓仍然思念着衣、食、住、行方面的快乐,并感谢皇帝给予他们的恩德。这几句是抒发诗人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描述来表现自己对国家安危的思考,同时借百姓之口表达了对当权者的不满,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译文:
从江上传来的军情消息,眼前一片昏黄;
我仍能听到那一路战鼓,已解除了边关的重兵。
朝廷财赋丰足,国库充实,海运通畅;
我还想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感恩戴德,感激朝廷对我的养育之恩。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诗人从听到军中传来的消息写起,以风沙遮天蔽日、视线不清为背景。接着写边关战事吃紧,百姓仍在哀哭着;再写朝廷财政富裕,国库充裕;末写自己还想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诗人借百姓之口表达了对当权者的不满,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全诗结构严谨,先设境、后点染,由远及近;层层深入,层层转折。在写作中,既写了边塞的荒凉,又写了百姓的生活,从而突出了边塞生活之艰苦,百姓生活的艰难,表达了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与关怀。
【答案】
(1)风沙满目昏——描写边塞风沙弥漫的景象(天气昏暗)。
(2)犹闻一路哭——描写边关战事吃紧,百姓仍在哀哭着。(依然可以听到远处不断传来的悲壮的号角声)
(3)已解万人屯——指解除了边关的重兵。(边防部队已经撤离)
(4)财赋通吴会——描写朝廷财政富裕。(朝廷财源广进,国库充盈)
(5)帆樯下海门——描写海运通畅。(海上的船只正驶向京城)
(6)尚思衣食乐——表达诗人对百姓生活艰辛的关切。(还想着过上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
(7)生养累朝恩——表达了诗人对当权者的不满。(对当权者盘剥百姓表示强烈的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