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坠石瞰江堧,绝迹凌空势欲翾。
神物无风翻骇浪,潜灵挟雨出重渊。
岩虚䆗窱工延月,树接枝柯不漏天。
试上离宫最高处,金焦雨点入苍烟。

燕子矶

千寻坠石瞰江边,绝迹凌空势欲翾。

神物无风翻骇浪,潜灵挟雨出重渊。

岩虚䆗窱工延月,树接枝柯不漏天。

试上离宫最高处,金焦雨点入苍烟。

注释:

  1. 千寻坠石瞰江边:形容燕子矶的石头高耸入云,俯瞰着江水。千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约等于八尺,一千寻就是八千尺。
  2. 绝迹凌空势欲翾:形容燕子矶的高耸入云,如同鸟儿在高空飞翔,姿态优美。
  3. 神物无风翻骇浪:形容燕子矶像神灵一样,即使在没有风的情况下也能引发巨大的海浪。
  4. 潜灵挟雨出重渊:形容燕子矶像有灵性的生物一样,能在大雨中出现,给人们带来惊喜和感动。
  5. 岩虚䆗窱工延月:形容燕子矶的岩石虽然空洞但能延长月亮的光辉。
  6. 树接枝柯不漏天:形容树枝交错,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遮蔽空间,让天空中的光线无法穿透。
  7. 试上离宫最高处:形容作者亲自登上燕子矶的最高处,感受到了燕子矶的美丽和神奇。
  8. 金焦雨点入苍烟:形容雨水落在金焦山上,化作一片片烟雾,增添了燕子矶的神秘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燕子矶的壮丽景色,以及它所蕴含的神奇力量。诗人以“千寻坠石瞰江边,绝迹凌空势欲翾”开篇,描绘了燕子矶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景象。接着,以“神物无风翻骇浪,潜灵挟雨出重渊”进一步展现了燕子矶如神灵般的神奇力量,即使在风雨中也能引发巨大的海浪和雨水。然后,诗人用“岩虚䆗窱工延月,树接枝柯不漏天”来形容燕子矶的岩石和树木形成的天然屏障,使天空中的光线无法穿透。最后,“试上离宫最高处,金焦雨点入苍烟”表达了诗人亲身体验燕子矶之美的感受,同时也体现了燕子矶带给人们的神秘和震撼。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描绘细腻入微,将燕子矶的壮丽景色和神奇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燕子矶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