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初挟策,年当弱冠余。
中外四十载,还复来帝都。
城阙增气象,市阛多欢娱。
衣冠徕远服,第宅耀长衢。
衮衮台省中,奕奕英乂居。
曩时同学者,朗若晨星疏。
偶逢一二人,相揖讶髭须。
所遇非旧观,老大增长吁。

【注释】

日下:太阳下山时,这里指黄昏。

挟(xié)策:拿着书简。

弱冠余(wěi guàn yú):二十左右,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所以称弱冠。

中外:内外,指朝廷、地方。

四十载:四十余年。

帝都:京都,这里指首都,即长安。

增气象:增加气象,意指景象大为改观,形容京城的变化。

市阛(chùn):市集和街巷,阛即街巷。

衣冠(guān huán):指士大夫阶层。

徕远服(lái yuǎn fú):招徕远方的客人。

奕奕(yì):光明照耀的样子。

台省中:指朝中官员。

奕奕英乂居:英明有才德的人居住的地方。

一二人:一人或几个人。

髭(zī)须:胡子。

所遇非旧观:所见之人与往昔所见大不相同。

老大:年纪大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乡后所作,诗中描绘了长安城在作者眼中的巨大变化,以及自己年迈体衰、人生易老的感慨。全诗以日落时分的黄昏为背景,通过描写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之情。

首句“日下”点题,暗示诗人归乡的心情。接着写自己当年离开家乡赴京的情景。“年当弱冠余”,说明自己刚过二十岁,当时还是个年轻人。“挟策”,即拿着书简,表明他是为了求学而离家出走的,这一句还暗含了他年轻时的壮志豪情。

接下来三句写诗人四十多年来的经历。“中外四十载”,表明自己已经在外为官四十多年,“还复来帝都”,则是回到故乡。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也暗示了他内心深处对于权力中心的向往和追求。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绘了长安城的景象。“城阙增气象,市阛多欢娱”,诗人用“城阙”和“市阛”分别指代长安的皇宫和市民市场,通过对这两个地方景象的描绘,表达了长安城在诗人眼中的巨大变化,既有城市的繁荣昌盛,又有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衣冠徕远服,第宅耀长衢”,这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长安城中的人物形象。“衣冠”,指的是那些有地位、有学问的人;“第宅”,则是指他们的住宅。诗人通过描绘这些人的服饰和住所,展现了长安城内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地位。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之情。“衮衮台省中,奕奕英乂居”,意思是说在朝廷中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官员,他们都是英明有才德的人。“曩时同学者,朗若晨星疏”,则回忆了自己年轻时与同学之间的情谊,那时大家都像早晨的星星一样明亮。然而,现在这些同学都已经不在了,只能偶遇一两个人相视而笑,感叹自己的容颜已老。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长安城和诗人自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权力的追求和个人情感的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