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声鶗鴂过,门巷罢秋千。
怕看荼蘼架,春光又一年。
注释:暮春时节,杜鹃鸟的叫声不断。庭院的门巷里,已经没有人再荡秋千了。
我怕再看那荼蘼架,因为春天的时光又一年过去了。
赏析:这是一首写暮春景色的小诗。诗人以“鶗鴂”起兴,渲染了一种凄清、哀婉的气氛。门巷里无人荡秋千,表现出一种空寞落寞的意境。最后一句“怕看荼蘼架”,既点出了时间,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伤感和无奈。全诗语言朴素而优美,富有韵味。
数声鶗鴂过,门巷罢秋千。
怕看荼蘼架,春光又一年。
注释:暮春时节,杜鹃鸟的叫声不断。庭院的门巷里,已经没有人再荡秋千了。
我怕再看那荼蘼架,因为春天的时光又一年过去了。
赏析:这是一首写暮春景色的小诗。诗人以“鶗鴂”起兴,渲染了一种凄清、哀婉的气氛。门巷里无人荡秋千,表现出一种空寞落寞的意境。最后一句“怕看荼蘼架”,既点出了时间,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伤感和无奈。全诗语言朴素而优美,富有韵味。
注释:暮春时节,杜鹃鸟的叫声不断。庭院的门巷里,已经没有人再荡秋千了。 我怕再看那荼蘼架,因为春天的时光又一年过去了。 赏析:这是一首写暮春景色的小诗。诗人以“鶗鴂”起兴,渲染了一种凄清、哀婉的气氛。门巷里无人荡秋千,表现出一种空寞落寞的意境。最后一句“怕看荼蘼架”,既点出了时间,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伤感和无奈。全诗语言朴素而优美,富有韵味
沈芬,字左娇,是清朝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在艺术特色、风格以及历史背景方面展现了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具体介绍如下: 1. 艺术特色:沈芬以其五言绝句《暮春》而著名,这首作品以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了春天的结束与新的开始。这种简洁的风格体现了其对诗歌形式的深思熟虑和对传统诗歌技巧的掌握。 2. 风格:沈芬的诗风细腻且情感丰富,能够捕捉自然景象和微妙的情感变化
日下书怀 徐市务汗漫,文成何荒渺。 婴姹事非真,蓬莱路亦杳。 金石多误人,反以速其老。 人生倏如寄,养身自有道。 心恬理自顺,德浴身克澡。 篯铿不为寿,颜子岂为天。 三命有尽期,荣名为永宝。 注释: 日下书怀:白天在书桌前思考或写作的诗歌。 徐市务汗漫:徐市致力于追求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文成何荒渺:文章成就虽高,但思想却显得虚无缥缈。 婴姹事非真:世间的男女之事并非真实存在。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句起韵,押入声十五合韵。全诗四联,第一、三、四句对仗工整。“日下书怀”即写诗人于日暮时分,在书房中怀念故乡之情。“皎皎双白鹤”,以洁白的鹤比喻自己,写出了诗人清高脱俗的人格。“爱养在庭阶”,表现诗人对家园的依恋之情。“岂无万里心,欲飞且徘徊”,诗人虽渴望展翅高飞却因家乡而踌躇不前,写出了思乡的迫切心情。“一从离乡里,星纪几迁推。”“一从”二字,点明了离别的时间
【注释】 日下:太阳下山时,这里指黄昏。 挟(xié)策:拿着书简。 弱冠余(wěi guàn yú):二十左右,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所以称弱冠。 中外:内外,指朝廷、地方。 四十载:四十余年。 帝都:京都,这里指首都,即长安。 增气象:增加气象,意指景象大为改观,形容京城的变化。 市阛(chùn):市集和街巷,阛即街巷。 衣冠(guān huán):指士大夫阶层。 徕远服(lái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等,然后根据题干的提示,逐一分析每一句诗的意思,最后结合全词的内容进行赏析。此题要注意把握全词的意境和情感,然后对每一联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联“隔个墙头,几番同听墙头雨。别来无绪,蛱蝶能来去”
临江仙 · 病起 草草妆台梳裹了,卷帘犹怯凭楼。年光荏苒又深秋。 一番风似剪,两度月如钩。 病里高堂频嘱道,而今莫更多愁。当时检点也应休。 重新来眼底,依旧上眉头。 注释: - 草草妆台梳裹了:匆匆忙忙地整理好妆容和梳妆台。 - 卷帘犹怯凭楼:卷起帘子,仍然有些害怕独自登高远望。 - 年光荏苒又深秋:岁月匆匆流逝,又到了深秋时节。 - 一番风似剪:一阵风吹过,就像刀割一般。 - 两度月如钩
满庭芳是一首咏月的词。上阕先描绘了中秋之夜,天空中云彩渐散,月亮露出来的情景;下阕则是在回忆往昔,与好友赏月、吟诗的往事,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宿雨全收”:昨夜的雨水已经完全消散,天清气朗,秋高气爽。 “晚凉乍爽”:夜晚的凉爽感觉突然变得舒适起来。 “喜微云点缀长天”:高兴的是微薄的云朵点缀在晴朗的天空。 “素面露婵娟”:明亮的月亮像美女的脸庞一样,清澈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