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岭过,趁墟还。锦绦缠髻两垂环。递饮筒杯春酒熟。
欢相逐。日暮芦笙吹不足。
这首诗是温庭筠的《拟花间十八首》,其中第十七首名为《归国谣·盘岭过,趁墟还》。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 盘岭过,趁墟还。锦绦缠髻两垂环。递饮筒杯春酒熟。
【释义】:在山间盘旋行走后,回到集市上。用彩色丝带绑住发髻,佩戴着两个下垂的环扣。递送酒杯给同伴,享受春天的美酒已酿好了。
【译文】:在山间的小路上行走后,我们回到了热闹的集市。我戴着一个用彩色丝带装饰的发髻,并佩戴着两个下垂的环形头饰。我们轮流传递着酒杯,享受着春天的美酒,它已经酿好了。
- 欢相逐,日暮芦笙吹不足。
【释义】:欢快地相互追逐。天色已经变暗,但芦笙吹奏的声音仍然不够。
【译文】:我们一起欢笑着追逐嬉戏。当太阳落山时,我们还在继续唱歌跳舞。然而,芦笙的声音似乎还不够响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们在山间小路上的欢乐时光。诗中的“盘岭过”形象地描绘了山路曲折蜿蜒的场景,而“趁墟还”则表达了他们回到集市的愉悦心情。接下来,“锦绦缠髻两垂环”描述了他们用彩色丝带装饰的发髻和佩戴的环形头饰,增添了诗意与美感。
“递饮筒杯春酒熟”进一步展示了他们的欢聚之情。这里的“春酒熟”不仅指美酒已经准备就绪,也象征着他们相聚的时光如同春天一样美好、充满活力。最后一句“日暮芦笙吹不足”则表达了虽然天色已晚,但他们的欢声笑语并未因此停歇,反而更加热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友谊和快乐时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自然美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