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江南三月暮。剪烛西窗,却话巴山雨。天水迢遥人独去。当年是我来时路。
撩乱情怀谁与诉。写恨蛮笺,隐语君知否。赤凤还教飞燕妒。杨花拾得无归处。

凤栖梧

草长江南三月暮。剪烛西窗,却话巴山雨。天水迢遥人独去。当年是我来时路。

撩乱情怀谁与诉。写恨蛮笺,隐语君知否。赤凤还教飞燕妒。杨花拾得无归处。

注释:

凤栖梧:词牌名,又名“鹊踏枝”、“秋蕊珠”。《钦定词谱》卷一:“唐宋以来,歌咏闺怨者甚众,其调本出于商音‘迎风’、‘送火’之类。”《尊前集》作“凤栖梧”,《乐章集》、《词律》均作“凤栖梧令”。双调,六十字,上片四句,下片四句,前后片各五句三仄韵。

草长江南三月暮。剪烛西窗,却话巴山雨。天水迢遥人独去。当年是我来时路。

译文:

江南的春草已经长得绿油油了,三月的暮色中,我在西窗边剪着烛光。我们谈起了那巴山的风雨。天高水远,你独自离去,而我当年来时的那条路。

撩乱情怀谁能诉说?我只能在写满怨恨的蛮笺上倾诉我的相思之情,你是否能明白我的心声?我像赤凤一样自由地飞翔,却被嫉妒的燕子抢走了我的伴侣;我就像杨花一样被风吹散,却没有归宿。

赏析:

此词以女子口吻抒写离情相思。开头二句点出“江南三月暮”和“巴山雨”,为下文“天水迢遥人独去”、“当年是我来时路”等句预埋伏笔。“撩乱情怀谁与诉”一句承上启下,既是问句又是感叹,抒发的是作者的无限愁绪,而这种愁绪无人可以诉说,只有通过写作来表达。“写恨蛮笺,隐语君知否”两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思念,同时也暗示了两人之间存在的误会和误解,以及彼此之间的沟通困难。“赤凤”和“飞燕”都是比喻自己对爱人的忠诚与爱意。最后两句则将主题再次提升到了一个高度,既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也展现了她面对爱情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气。全词情感真挚动人,语言优美流畅,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