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出江城,千里送行迹。
朝辞浔阳郭,晡击湓口楫。
回首眺大孤,危屿立空阔。
中峦静容与,澄晖览日夕。
亭亭何处仙,缥缈迥殊绝。
平湖丽清镜,修容俯深碧。
气与江势趋,神俱旅心积。
断云掩苍莽,残照薄欹仄。
征车重回迈,延伫但今昔。
缅彼百尺峰,嗟此远行客。

【注释】

出:出发。彭蠡湖在浔阳郡东,大孤山在湖口,是长江和鄱阳湖的分水岭。大孤山又名匡山,在庐山之南,为江南第一峰。望:眺望。中峦,指庐山的中部山脉,这里泛指庐山。

亭亭:形容高耸直立的样子。缥缈:形容轻淡飘渺、难以捉摸的样子。

征车:远行的车子,这里指诗人自己。百尺峰:即匡山,庐山的主峰之一。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从江城出发,经彭蠡湖畔,望见匡山,想到匡山的“仙人”也一定在遥望着自己的归途。

此诗首联写诗人离开江城出发时的情景,次连用五句写行舟途中景色。第三联写登岸时所见的匡山。最后三联写望中的匡山。全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之中,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意境高远,气象雄伟。

诗的前四句先写春日出城,一路向东,到浔阳城外就折回船头了。接着写船行江上,傍晚到了湓口。“望大孤”,是望望大孤山上的“仙人”。

中间四句写登岸时所见的匡山。“回首眺大孤”,意思是说,诗人登上岸来,回头一望那大孤山,只见它高耸入云,巍峨突兀,显得那么高大而孤单。“危屿立空阔”,意思是说,大孤山矗立在宽阔的江面上,显得那么高耸,好像一座孤岛似的;同时,也写出了江水广阔而深广的特点,衬托了大孤山的高大。“中峦静容与”,意思是说,山势的中部,山峰屹立不动,好像在悠然自得地休息着。这一句是说,山势的中部,山峰屹立不动,好像在悠然自得地休息着。“澄晖览日夕”,意思是说,夕阳西下,把山影照得一片清辉,好像天边的太阳一样。这一句是说,夕阳西下,把山影照得一片清辉,好像天边的太阳一样。

中间四句写了登岸时所见的匡山。“亭亭何处仙”,意思是指那大孤山上仿佛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但究竟是不是仙人的居所呢?这就不好说了!“缥缈迥殊绝”,意思是说,大孤山高耸入云,孤立无援,真是奇特极了!“平湖丽清镜,修容俯深碧。”意思是说,眼前的平湖像一面明净的镜子,倒映着远处的大孤山,显得那么清幽秀丽;“气与江势趋,神俱旅心积”,意思是说,那大孤山的气势与江水的流动似乎都在朝着一个方向,都向着远方奔去,而诗人自己则随着这种气势和流向一起前进。“断云掩苍莽,残照薄欹侧。”意思是说,天空中的云层隔断了视线,只看到一片茫茫苍莽的江面。夕阳已经快要下山了,只留下一片斜阳照耀着江面。“征车重回迈”,意思是说,诗人又重新登上远行的车子,准备返回去了。“延伫但今昔”,意思是说,诗人在船上停留下来,久久地凝望着那大孤山,回忆着过去的时光。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从九江出发,沿江行至浔阳附近,然后乘船溯流而上,抵达庐山脚下的彭蠡湖口,远远望去,看见巍峨挺拔的匡山(又称大孤山),并由此联想到匡山的仙境以及旅途的艰辛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