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游朐山阳,东海看出日。
空中金鸡鸣,红霞黯愁色。
火轮忽飞耀,苍岩炫丹阙。
半顶聆清风,波涛万里阔。
水天霁景明,帆樯植如发。
蓬莱露气深,浩荡潮头没。
穷秋惜日短,万象助凄冽。
归来倏三载,道路隔榛棘。
官场万井灶,化为豺虎窟。
巨鱼吼若雷,齿牙利金铁。
青山虽在眼,难具浮海筏。
药囊今已空,惆怅两鬓雪。

【赏析】

《昔游》,乐府《杂曲歌辞》。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海上旅行时所见到的海天一色、波涛万里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感慨。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首句“昔游朐山阳”,描述了诗人在朐山阳(今山东荣成市北黄)游览的情景。朐山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山东省荣成市北黄镇。这句诗通过描述诗人的过去经历,为后面的叙述铺垫。

第二句“东海看出日”,描绘了诗人在海上看到的太阳景象。东海是指中国的东部海域,出日则意味着在海面上看到了太阳升起的情景,这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第三、四句“空中金鸡鸣,红霞黯愁色”,进一步描绘了海上的景色。空中的金鸡象征着太阳的光芒,而红霞则代表了日出的美景。然而,由于红霞的暗淡,使得诗人感到忧愁。这反映了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无奈和悲哀。

第五、六句“火轮忽飞耀,苍岩炫丹阙”,描述了海上的火焰般的轮船在海面上快速移动的场景。苍岩炫丹阙则形容了船只在阳光下闪耀的美景。这两句诗通过对轮船的描述,展现了大海的壮观和美丽。

第七、八句“半顶聆清风,波涛万里阔”,继续描绘了海上的风景。半顶上风,意味着在高处可以感受到凉爽的风;波涛万里阔则形容了海浪的宽广无边。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第九、十句“水天霁景明,帆樯植如发”,描述了天空放晴后水面上的景象。水天霁景明则意味着天空和水面都变得明亮起来;帆樯植如发则形容了船帆随风飘扬的样子。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第十一、十二句“蓬莱露气深,浩荡潮头没”,描述了仙境中的露气和潮水的壮观景象。蓬莱露气深则意味着仙境中的露气浓郁而深远;浩荡潮头没则形容了潮水汹涌澎湃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神秘世界的向往和对未知的探索精神。

第十三、十四句“穷秋惜日短,万象助凄冽”,描述了秋天时节日短的景象和万物凋零的景象。穷秋惜日短则意味着在秋天时节人们更珍惜时间;万象助凄冽则形容了万物凋零带来的凄凉之感。这两句诗通过对季节变换和万物凋零的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十五、十六句“归来倏三载,道路隔榛棘”,描述了诗人归来后看到的道路两旁长满了荆棘的景象。倏三载则意味着经过很长时间的离别后再次回来;道路隔榛棘则形容了道路两旁荆棘丛生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道路变化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离别时光的感慨。

第十七、十八句“官场万井灶,化为豺虎窟”,描述了官场中的种种乱象和权力斗争。万井灶则意味着无数的官家厨房;化为豺虎窟则形容了官场中的权力斗争和人性的黑暗面。这两句诗通过对官场景象的描述,讽刺了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

第十九、二十句“巨鱼吼若雷,齿牙利金铁”,描述了海洋中的巨型鱼类和它们的锋利牙齿。巨鱼吼若雷则形容了巨型鱼类的吼叫声如同雷鸣一般;齿牙利金铁则形容了它们锋利的牙齿如同金铁一般坚硬。这两句诗通过对海洋生物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

第二十一、二十二句“青山虽在眼,难具浮海筏”,描述了尽管身处美丽的自然景色之中,却无法像航海者一样乘风破浪前行的情景。青山在眼则形容了眼前美丽的山水景色;难具浮海筏则表示虽然身处其中,却无法真正领略到大海的壮美和挑战自我的精神。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感受到的无奈和遗憾,以及对自我超越的渴望。

最后两行“药囊今已空,惆怅两鬓雪”,则以自怜自艾的口吻结束全诗。药囊空则形容诗人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自信和勇气;惆怅两鬓雪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和岁月蹉跎的感叹。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形象和内心世界,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感慨和无奈。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