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惨相别,归路几盘旋。
斜月夜将半,疏钟僧未眠。
猿啼沈野色,犬吠入溪烟。
林壑自朝暮,此心殊怅然。

注释:

故人惨相别,归路几盘旋。 —— 朋友悲惨地与我告别,回家的路曲折迂回。

斜月夜将半,疏钟僧未眠。 —— 月光斜斜照在天边,寺庙的钟声已经敲响了半夜。

猿啼沈野色,犬吠入溪烟。 —— 猿猴的叫声把野外的景色笼罩得更加幽深,狗吠声穿过山中迷雾飘进小溪。

林壑自朝暮,此心殊怅然。 —— 林木山川随着日出而变得苍翠,日落又显得寂静无声,这种变化让我内心感到十分惆怅。

赏析:

《归路》,这是一首描写旅途离别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首句“故人惨相别,归路几盘旋”描绘了与故人分别的场景,让人感到悲伤和不舍。这里的“惨相别”不仅指故人的离去,也暗示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悲痛。接着,“归路几盘旋”则进一步强调了归途的曲折和艰难。这句诗通过描绘归家的路途,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情感状态。

次句“斜月夜将半,疏钟僧未眠”。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月亮斜挂在天空中,夜色将半;寺庙的钟声轻轻传来,僧侣们还未入睡。这种宁静的氛围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到来,为全诗增添了一丝哀愁。

第三句“猿啼沈野色,犬吠入溪烟”描绘了山林间的动物和自然环境。这里的“猿啼”和“犬吠”都是自然界的声音,它们在夜色和山林之间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种声音的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最后一句“林壑自朝暮,此心殊怅然”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转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这里的“林壑”指的是山林和山谷,象征着自然的广阔和深邃。而“自朝暮”则意味着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自然总是如此美丽而神秘。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自然的永恒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赞叹和感慨。同时,“此心殊怅然”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面对自然的美景,他感到既欣喜又惆怅。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情感的抒发和时间的流转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旅行画面。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