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祖首除藩镇强,虎符合豹中枢藏。
降王争执仗下梃,逋寇未下河西羌。
夏州保忠族内附,继迁假息招叛亡。
地不过汉一大郡,折棰笞之如犬羊。
谁遣舆瓢自剖裂,坐使神器成皴𥀶。
独能二百六十载,鼎峙夷夏为雄方。
先时嵬理慕华俗,窄衣野战歌慨慷。
文思起草学士院,兀卒署字藩臣章。
九经既颁科目建,颇革鸱响摹鸾凰。
春秋叛人例不举,左右记注无贤良。
至今草木尽顽犷,遮迾但见黄云长。
承天兰若亦倾圮,有石斑驳螭首僵。
图书灰灭此独在,有似任𠇱登明堂。
惜哉神灵失呵护,剥落不足拓硬黄。
向来郡志已讹阙,何况经今数十霜。
摊书布席就仇校,强测𪑜𪐴推偏旁。
一碑天祐十数字,摄提岁月俱渺茫。
一碑天庆刓者半,撰记略识羊与张。
银棺舍利瘗幽閟,令我循诵生感怆。

承天寺西夏断碑歌

1. 诗句翻译及注释:

  • 艺祖首除藩镇强,虎符合豹中枢藏 - 艺祖(即李元昊)首先清除了藩镇的强硬力量,使中枢得以安定。
  • 降王争执仗下梃 - 投降的国王们争论着在战斗结束后如何使用武器。
  • 逋寇未下河西羌 - 逃窜的敌军还没有被打败。
  • 夏州保忠族内附 - 夏州的忠诚之族归顺了宋朝。
  • 继迁假息招叛亡 - 继迁利用虚假的安抚政策招揽了叛逃的族人。
  • 地不过汉一大郡 - 土地大小与汉朝的一个郡相当。
  • 谁遣舆瓢自剖裂 - 是谁派遣了那个用勺子自挖的人?这里可能是比喻或讽刺某个人的自我毁灭行为。
  • 坐使神器成皴𥀶 - 结果导致了权力的丧失和国家的衰败。
  • 独能二百六十载,鼎峙夷夏为雄方 - 他独自统治了260年,使得汉族与西夏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共处。
  • 先时嵬理慕华俗,窄衣野战歌慨慷 - 以前的嵬理皇帝崇尚汉族文化,穿着窄身的衣服在野外战斗,表现出豪迈的情感。
  • 文思起草学士院 - 文思起草学士院是指翰林院,是宋代官方的文学研究机构,负责编纂国史、编修经籍等任务。
  • 兀卒署字藩臣章 - 兀卒是宋仁宗时的一名进士,他在翰林院任职期间曾担任过一些职务。
  • 九经既颁科目建 - 九经是指《尚书》、《诗经》等九部儒家经典,科举考试中这些经典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 颇革鸱响摹鸾凰 - 这里的“颇”可能是指某种程度的改变或改革。
  • 春秋叛人例不举 - 春秋时期,对于叛乱之人通常会有所记载和记录,但此处可能是特指西夏的情况。
  • 至今草木尽顽犷 - 直到今天,所有的草木都显得野蛮而粗犷。
  • 遮迾但见黄云长 - 只能看到黄沙漫天的景象。
  • 承天兰若亦倾圮 - 承天寺的寺庙也因战争而倒塌。
  • 有石斑驳螭首僵 - 有些石头上布满了斑驳的痕迹,龙头已经腐烂。
  • 图书灰灭此独在 - 其他书籍都被烧毁了,只有这本书还在。
  • 有似任𠇱登明堂 - 这就像任凭风化,最终登上了殿堂一样。
  • 惜哉神灵失呵护 - 可惜神灵失去了庇护。
  • 剥落不足拓硬黄 - 剥落的痕迹还不足以完全展现原本的颜色。
  • 向来郡志已讹阙 - 以往的地方志已经残缺不全。
  • 何况经今数十霜 - 更不用说现在已经历经数十年的风雨。
  • 摊书布席就仇校 - 展开书本,铺开座位进行对比和校正。
  • 强测𪑜𪐴推偏旁 - 强行解读汉字的偏旁和部首。
  • 一碑天祐十数字 - 一块碑刻上有十个天佑的名字。
  • 摄提岁月俱渺茫 - 摄提星的位置在天空中变化无常,时间变得非常遥远。
  • 一碑天庆刓者半 - 另一块碑上被修改过的文字占了一半。
  • 撰记略识羊与张 - 记述的内容中只记得“羊”、“张”。
  • 银棺舍利瘗幽閟 - 银制的棺材内埋藏着舍利子(佛教修行者火化后留下的遗骨)。
  • 令我循诵生感怆 - 我反复诵读这些文字,内心感到无比悲痛。

2.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西夏时期的政治斗争、文化变迁和个人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历史的残酷。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如“地不过汉一大郡”象征着一个地区的权力地位;“剥落不足拓硬黄”则表达了对历史的无奈和对文化的保护。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