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长育意何如,光范门前恨有馀。
同是当途无远识,高风终让考亭书。
注释:
读韩子上宰相书,这是一首题诗。韩愈在《送别李愿归盘谷序》中写到:“夫士之得名于前主,或因而受祸;吏之受诛于后王,皆不待其子孙而后有闻。”韩愈的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官场的忧虑,也反映了他对于人才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人才应该能够超越名利的诱惑,不为名利所动,而是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为社会做出贡献。
光范门前恨有馀,这是对韩愈的一种赞赏。光范门是唐代的一个著名学者群体,他们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韩愈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受到了人们的赞誉和尊敬。
同是当途无远识,这是对韩愈的批评。韩愈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在政治立场上却不够坚定。他的一些言论和行为被一些人认为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而不是出于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这让他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显得有些孤立。
高风终让考亭书,这是对韩愈的评价。考亭是朱熹的故居,也是他的学术研究之地。朱熹的学问深厚,为人正直,深受人们的敬仰。而韩愈则被视为“道学”的先驱者之一。虽然两人的学说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学识。因此,韩愈的高风最终得以传承下来,得到了后人的认可和赞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诗,通过对韩愈的赞美和批评,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才的看法和对政治环境的担忧。韩愈被誉为“文章巨匠”,他的文学成就和社会影响力都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在政治领域,他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这首诗通过对韩愈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困境和挑战的看法,以及对人才的期望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