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空蜃气结楼台,沤里须弥亦壮哉。
很石未能超海去,怒涛直欲上山来。
云堂暮鼓斋时动,烟渚秋帆雨后开。
试向江天亭外望,似萍身世实堪哀。
江天寺
江天寺位于四川省彭州江口镇,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行踪所至。此诗为杜甫于公元759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所作。当时杜甫携家眷由夔州出瞿塘峡,经奉节、云安,溯江而上,抵江口,登临江亭而作此诗。
半空蜃气结楼台,沤里须弥亦壮哉。
很石未能超海去,怒涛直欲上山来。
译文:
江面上的蜃气结成了楼台,那浮在水面上的小岛也显得十分壮观。
巨石虽然不能超越大海,但汹涌的波涛却要向山上冲击。
云堂暮鼓斋时动,烟渚秋帆雨后开。
试向江天亭外望,似萍身世实堪哀。
赏析:“半空蜃气结楼台”,写江亭上空的海市蜃楼,形象生动。“很石未能超海去”,言巨石不能跃过大海,暗喻自己志大才疏,不能建功立业,只能寄情山水。“怒涛直欲上山来”句,化用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意,以夸张的手法表现波浪之大、势之猛。“云堂暮鼓斋时动,烟渚秋帆雨后天”,写江亭周围的景色。“云堂”即江边亭子,“烟渚”指水中沙洲。《太平御览》引《荆州记》:“巴陵郡临长江,有沙洲曰云杜洲。”《太平寰宇记》:“巴陵县有洲曰杜陵洲,上有亭曰云杜亭。杜字因洲名。”杜陵洲、云杜亭,都是杜甫在四川时所居之地。杜陵洲,又名杜陵浦,在今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南岸。云杜亭原在杜陵洲上,后因涨水移至沙洲之上。“烟渚秋帆雨后天”,点明时间与天气。“试向江天亭外望”,写眺望的情景与感受。“江天”即江天寺。杜甫晚年流寓梓州,曾于江口筑草堂,并在此创作了大量诗歌。他经常登上江亭,遥望远方的山川景物,感慨万千。“似萍身世实堪哀”,写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萍”,浮萍。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自比飘泊无定的浮萍,此诗又以“似萍”比喻自己的漂泊生涯。
《江天寺》是杜甫入蜀后登眺之作。诗人登上江亭,凭栏远眺江天胜景,心旷神怡。然而他并没有沉浸在眼前的美景之中,而是想到自己身世的飘零不定,不禁发出了深沉的感慨。全诗构思巧妙自然,语言质朴浑成,情感真挚动人,意境开阔高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