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冰十丈得泉归,却望千峰白雪围。
海岸渔樵生计浅,天涯亲旧过从稀。
顽山入屋霜连枕,秃树当门月上衣。
穷旅不堪儿女怨,夜添松火敌寒威。

【注释】

凿冰十丈得泉归:凿开冰面,挖出泉水。

却望千峰白雪围:回头看着周围都是积雪的山峰。

海岸渔樵生计浅:海边打鱼和砍柴的人生活很艰难。

天涯亲旧过从稀:远在天边的亲戚和朋友很少来拜访了。

顽山入屋霜连枕:冷峻的山峰像座大山一样进入屋中,使床铺上连成一片霜花。

秃树当门月上衣:光秃秃的树木挡在门口,月光射进来照在树上。

穷旅不堪儿女怨:长途跋涉的旅人无法忍受孩子的抱怨。

夜添松火敌寒威:夜晚点起松枝燃烧起来抵御寒冷。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载的《尚阳堡即事》。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一个冬天到尚阳堡(今河北张家口市)游玩的情景。全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首句“凿冰十丈得泉归”,描绘了尚阳堡冬日凿冰取水的生动场景。诗人用“凿冰十丈”这一夸张手法,表现了冬日严寒的天气以及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付出的努力。

次句“却望千峰白雪围”,则将视角转向远处的雪山,描绘出了一幅雪景图。诗人通过“却望”一词,表达了对远方雪山的向往之情。同时,“千峰白雪围”这一形象的描绘,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第三句“海岸渔樵生计浅”,则转入到了海边渔樵的生活状态。这里,诗人通过描绘渔樵生计的艰辛,表达了对普通人生活的同情与关注。

接下来的句子“顽山入屋霜连枕,秃树当门月上衣”,则进一步描绘了冬日里的场景。诗人通过对顽山、秃树等自然元素的形象刻画,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具有诗意与美感。同时,“霜连枕”与“月上衣”这样的细节描写,也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节奏感与韵律美。

最后一句“穷旅不堪儿女怨,夜添松火敌寒威”,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旅途中的感慨与无奈的抒发。在这里,诗人通过对儿女抱怨的描绘,表现出了对自己困境的无奈与辛酸。同时,“夜添松火敌寒威”这一形象的描绘,也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浓烈、真挚。

这首诗通过对尚阳堡冬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诗歌的语言朴实无华、情感深沉,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