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色连修林,春晓破烟霭。
时从湖上看,偶与幽意会。
白云何娟娟,奇姿不可绘。
遐思辋川人,展卷坐相对。
观妙各有得,喧寂两无碍。
聊以物外心,参之画三昧。
【解析】
此诗首联写春晓时湖光山色,二联写游目所及的美景与心境相会,三联写白云的奇姿,四联写画中景,五联写画家观物入画的境界,六联以“参之画三昧”作结。题画诗是诗人对画作的题咏和评论,它要求诗人在赏析作品的同时,也须有一番创作,或评说,或议论,或抒情,而本诗则主要侧重于对画作本身的赏析。
第一联“黛色连修林,春晓破烟霭”,描写了一幅山水画面:远山如黛,笼罩在薄雾之中,山脚下郁郁葱葱的丛林,被初升的旭日照射,一片翠绿;“破烟霭”即透过缭绕的云雾,可见山间林木苍翠欲滴。这是对画中景色的具体描绘,也是对画家观察力与绘画技巧的赞赏。
第二联“时从湖上看,偶与幽意会”,诗人在欣赏了这幅画后,又联想到自己在湖边欣赏风景的情趣,这里诗人把观赏画与欣赏自然风光作了对比,并巧妙地将两者融合在了一起。
第三联“白云何娟娟,奇姿不可绘”,这是对画中云彩的赞美。白云缭绕,形态万千,难以用文字来形容,只能通过画家的笔墨去体会。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画家高超技艺的赞赏之情。
第四联“遐思辋川人,展卷坐相对”,诗人在欣赏完这组图画之后,不禁想起曾经在辋川居住过的那些文人雅士。他们常常坐在案前,展开一卷诗画,尽情地欣赏着眼前的美丽景色。这里诗人把画与诗、画与人生哲理相结合。
第五联“观妙各有得,喧寂两无碍”,意思是观看这幅精妙绝伦的作品,每个人所得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同时,这幅作品无论在喧闹还是寂静之时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这表现了作者对这幅画艺术魅力的高度肯定。
第六联“聊以物外心,参之画三昧”,意思是诗人通过欣赏这幅画,得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享受。最后一句“参之画三昧”是对前面所有诗句的总结,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答案】
题目:题画
译文:
远处的山峰如同深青色一样,笼罩在淡淡的晨雾之中,在山脚下茂密的树林里隐约可见。当春天的早晨,阳光透过薄薄的雾层照射到山林上,使整个山林显得生机勃勃。我时常站在湖边欣赏着眼前美丽的景色,偶尔也能与内心的感受相呼应。
有时我会从画中看到那些洁白如雪的云朵,它们的形态千姿百态,美丽动人。这些优美的云彩仿佛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能用画家的笔触去体会它们的美丽。
有时候,我在画中看见那遥远的山峦和近处的树木,它们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山水画。我常常坐在书房里静静地欣赏这幅画,与画中的景物进行心灵的交流。
有时候,我也会想起过去曾在辋川生活过的文人雅士们,他们常常聚在一起,展开一卷卷诗画,沉浸在这美妙的艺术世界中。
赏析:
此诗题名“题画”,实际上是一首题画诗。首联写春晓时湖光山色,颔联写游目所及的美景与心境相会,颈联写白云的奇姿,尾联写画中景,尾联又以“参之画三昧”作结。题画诗主要是针对书画而言的。题画诗要兼顾书画两方面的特点,既要对书画本身有所评价,又要表达自己对书画的见解。这首诗着重于对画作本身的赏析,但同时也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体现了诗与画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