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载王门久曳裾,草茅笔札愧相如。
击铜东阁朝分韵,剪烛西堂夜校书。
俭腹每虚前席问,菲材多负筑台居。
濒行尚订春初约,多恐疏慵赋遂初。
这首诗是王载在得到王慎的赠诗之后,应和并作答的作品。王载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王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
王载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王慎的敬仰之情。他在诗中写道:“王载王门久曳裾,草茅笔札愧相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王载因为长期在王慎的门下学习,感到十分惭愧。这里的“曳裾”是一个成语,意为穿着礼服,表示尊重和重视。而“相如”则指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司马相如,这里用来形容王慎的才华横溢。因此,王载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王慎的敬仰之情。
王载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他在诗中写道:“击铜东阁朝分韵,剪烛西堂夜校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王载在王慎的东阁里一起创作诗歌,在西堂里一起读书学习。这里的“分韵”是指古代文人聚会时的一种活动,即大家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共同吟咏诗词,以增加乐趣。而“剪烛”则是古人夜晚读书时的一个习惯,意为点燃蜡烛以便读书。因此,王载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决心的情感。
王载在诗中表达了自己与王慎之间的情谊。他在诗中写道:“俭腹每虚前席问,菲材多负筑台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王载总是谦虚地向王慎请教问题,而自己的才能却常常不能发挥,就像筑台之人常常居于高处却不能真正建功立业。这里的“前席问”是指古人向长者请教学问时的一种礼仪,意为请对方坐到自己面前提问。而“筑台”则是一个典故,意为建造高台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因此,王载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与王慎之间的深厚情谊。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感人,充分展现了王载对王慎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同时,诗中的典故和成语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