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声十万夜滔滔,蟒甲乘流压怒涛。
百戏鱼龙真漫衍,千家阛阓一周遭。
射潮可有钱王弩,卷地何来太白旄。
为问荷兰身手好,当时曾控戴山鳌。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诗的意境、情感。“淡北八景戍台夕阳”点明题目,交代写作地点和时间;“军声十万夜滔滔,蟒甲乘流压怒涛”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海战图;“百戏鱼龙真漫衍,千家阛阓一周遭”“射潮可有钱王弩,卷地何来太白旄”写市井景象;“为问荷兰身手好,当时曾控戴山鳌”,写自己对荷兰人的羡慕之情。

【答案】

淡北八景:即指《钱塘十景》。戍台:驻守钱塘江边的钱塘江防兵台。暮色苍茫中,江面波光粼粼,远处烽火台上烽烟缭绕,一派紧张的备战气氛。

译文:十万军声在黑夜中滚滚而来,犹如万马奔腾,惊涛拍岸。各种杂技表演如鱼龙漫衍,热闹非凡,万家灯火,熙熙攘攘。当年钱王用弩射潮,如今何来大手笔的张太白?我佩服荷兰人的本领,当年曾控制着戴山鳌。

赏析:

全诗以“淡北八景戍台夕阳”开篇,点明写作地点是钱塘江边钱塘江防城(即今杭州钱塘江边的钱塘江边防司令部),点明时间是黄昏。这是作者在钱塘江上眺望钱塘江口一带景色而作。钱塘江口的景色极为壮丽,尤其是晚霞映照下的江水,更是壮观。“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诗人面对这浩渺的钱塘江水,心中涌动的不仅是豪迈之情。“军声十万夜滔滔,蟒甲乘流压怒涛。”描写的是钱塘江口钱王庙前钱王像的威武壮观。据传,钱王像是由整块巨石雕成,形似人,故又名“钱王石像”。它屹立于钱塘江口之畔,背临钱塘,面对着海,面向着江。它高30米,长8米,重160吨。它昂首挺立,气宇轩昂,神采奕奕。据说,它是南宋初年由皇帝下旨建造的,是浙江地区最高的古建筑之一,也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与力量的象征。这里,钱王石像的巍峨壮观,恰如钱塘江口处那翻滚的江水一样,震撼人心。“射潮可有钱王弩,卷地何来太白旄。”这是想象之笔,钱王弩是传说中一种能射落潮水的弩。“太白”则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这里,诗人想象着当年钱王射潮时,一定有一支威力无比的神弩从天而降,直取江中涌起的巨浪。“为问荷兰身手好,当时曾控戴山鳌。”这是诗人的感叹。“荷兰”,指明朝时的荷兰国。“戴山”,在今浙江乐清境内。“鳌”,指巨大的海龟之类动物。“鳌”在这里借指巨大的海兽或海兽的皮。这里,诗人通过想象之笔,将钱王弩比作荷兰国的武器,将戴山鳌比作荷兰国的动物,从而表达了对钱王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