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登百尺楼,遥望中条山。
天际有白云,日夕自往还。
去来何寥邈,引领难追攀。
谁云生女好,少长违亲颜。
岂不眷庭闱,安能事闲关。
问寝久疏阔,视膳良以艰。
回步循南陔,踯躅泪汍澜。
【注释】
- 百尺楼:高耸入云的高楼。
- 中条山:山名,在今陕西省渭南县北,是黄河的支流汾水的源头。
- 天际有白云,日夕自往还:天边飘浮着白云,太阳西沉时也从那里返回。
- 去来何寥邈(miǎo):离去和归来相隔遥远,时间长久。
- 引领难追攀:只能远远地仰望,无法追随。
- 谁云生女好:谁说女子出生好。
- 少长违亲颜:年幼时因父母双亡而远离亲人。
- 安能事闲关:如何能在闲暇的时候处理家务呢?
- 问寝久疏阔:很久没有问候父母的起居了。
- 视膳良以艰:看到母亲吃饭也很艰难。
- 回步循南陔(jiá),踯躅泪汍澜:走回来时沿着南面的庭院,徘徊不进,眼泪纵横。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李颀与妻子寄居洛阳,思念远在故乡的母亲和父亲,感慨时光易逝,人事变迁。全诗感情真挚,意境苍凉。
首联“晓登百尺楼,遥望中条山”两句,写诗人清晨登临百尺高楼远眺中条山的景色。这两句诗不仅交代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时间和地点,而且通过写景抒发了对故乡山水的思念之情。
颔联“天际有白云,日夕自往还”,写诗人站在高楼之上,只见天边的白云悠悠飘荡,夕阳西下时也自东归西。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
颈联“去来何寥邈,引领难追攀”,进一步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感叹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分离之久远,即使想要追随他们的身影,也感到难以实现。
尾联“谁云生女好,少长违亲颜”,诗人转而思考自己的身世遭遇。他感慨自己的出生并不好,因为年少时父母就相继离世,所以一直与父母失散。这里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父母双亡的哀痛之情。
尾联“安能事闲关,问寝久疏阔”,诗人感叹自己不能在繁忙的家务之余,关心父母的起居饮食。同时,他也感慨自己与父母之间缺乏亲近的机会,长时间以来都没有问候过他们的身体状况。
最后一句“回步循南陔,踯躅泪汍澜”,诗人回忆起过去在家乡时的情景,当时他们一家三口经常在院子里嬉戏玩耍。如今诗人独自一人回到家乡,只能沿着熟悉的南面庭院徘徊不进,泪水纵横。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登高远眺、回首往事的回忆,展现了他对故乡山水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父母双亡的悲痛之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深情的咏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