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联袂清风来,残雨犹滴诗龛开。犹孟踏破空廊苔,笔花落纸心疑猜。
东邻睡足严香老,红日三竿说太早。浙西有客学冬花,邗上三朱梦春草。
黄生黄生真太痴,洒墨便是无声诗。吴子衙官怕官热,湘竹为我图风枝。
瑰奇更羡姚太史,一片秋云堕十指。太仓家法剩二王,粗枝大叶张风子。
舍人水部各闭门,伏几追写梅花魂。卷尾丹铅付渲染,譬如鸿爪须留痕。
我自展向月桥读,乔松怪石生平熟。何处种梧何处竹,草阁荒凉不可宿。
阶虫啾唧楼钟续,黄生自起剪秋烛。解衣磅礴坐寒绿。
我们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第一部分:
- 故人联袂清风来,残雨犹滴诗龛开。
- “故人”指的是老朋友,“联袂”表示一起行走的样子,“清风”通常与自然和清新有关。
- “残雨”可能意味着雨水还未完全停止,“诗龛”是存放诗卷的地方,这里形容其被打开。
- 整体描绘了一幅老朋友相约出游,在细雨中漫步的场景。
第二部分:
- 犹孟踏破空廊苔,笔花落纸心疑猜。
- “犹孟”可能是指一种植物或者象征某种意境。
- “踏破空廊苔”,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深入探索或对古老建筑的敬畏。
- “笔花落纸心疑猜”,这里的“笔花”比喻为文字如同花朵般绽放,而“心疑猜”则暗示着思考的深度和复杂性。
第三部分:
- 东邻睡足严香老,红日三竿说太早。
- “东邻”指邻近的人,“严香老”可能是指一位年迈的僧人,“红日三竿”常用来形容时间不早了。
- 描述了一个宁静的早晨,邻居已经休息,而作者却早早地起床,可能是为了某种活动。
第四部分:
- 浙西有客学冬花,邗上三朱梦春草。
- “浙西”泛指浙江省西部,“冬花”可能是指某种植物,“学冬花”表示学习这种植物。
- “邗上三朱梦春草”,这里的“三朱”可能是一种颜色,而“春草”则指春天的草。
- 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第五部分:
- 黄生黄生真太痴,洒墨便是无声诗。
- “黄生”可能是某个人的名字,“黄生真太痴”表示此人非常痴迷于书写。
- “洒墨便是无声诗”意味着书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不需要额外的语言来传达。
第六部分:
- 吴子衙官怕官热,湘竹为我图风枝。
- “吴子衙官”可能指的是官职,“怕官热”表示害怕官场的压力。
- “湘竹为我图风枝”中的“湘竹”可能是指湖南产的竹子,“为我图风枝”表示用竹子来表现风的特性。
第七部分:
- 瑰奇更羡姚太史,一片秋云堕十指。
- “姚太史”可能是指一个著名的画家或诗人,“瑰奇”表示他的才情非凡。
- “一片秋云堕十指”形容画作精美绝伦,如秋天的云彩落在十指尖头。
第八部分:
- 太仓家法剩二王,粗枝大叶张风子。
- “太仓家法”可能是指某家族的规则或传统,“剩二王”表示保留下来只有两位王。
- “粗枝大叶张风子”中的“张风子”可能是指擅长画风的画家。
第九部分:
- 舍人水部各闭门,伏几追写梅花魂。
- “舍人”和“水部”分别指的是朝廷中的两个部门,“各闭门”表示他们都闭门谢客。
- “伏几追写梅花魂”中的“梅花魂”可能是指对梅花的敬仰之情。
第十部分:
- 卷尾丹铅付渲染,譬如鸿爪须留痕。
- “卷尾”可能是指书卷的尾部,“丹铅”可能是指书画所用的颜料或技巧。
- “譬如鸿爪须留痕”中的“鸿爪”可能是指大雁的爪子,“须留痕”表示必须留下痕迹。
第十一部分:
- 我自展向月桥读,乔松怪石生平熟。
- “月桥”可能是指月亮形状的桥梁,“乔松怪石生平熟”表示对乔松和怪石非常熟悉。
- 表达了一种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熟悉程度。
第十二部分:
- 何处种梧何处竹,草阁荒凉不可宿。
- “种梧”可能是指种植梧桐树,“种竹”可能是指种植竹子。
- “草阁荒凉不可宿”中的“草阁”可能是指简陋的小房子,“荒凉不可宿”表示那里很荒凉,不适合住宿。
第十三部分:
- 阶虫啾唧楼钟续,黄生自起剪秋烛。
- “阶虫”可能是指台阶上的虫子,“啾唧楼钟续”中的“楼钟”可能是指楼上的钟声。
- “黄生自起剪秋烛”中的“黄生”可能是某人的名字,“剪秋烛”表示点燃秋夜的蜡烛。
第十四部分:
- 解衣磅礴坐寒绿。
- “解衣磅礴”形容一个人解开衣服,坐在寒冷的环境中。
- 描述了一个人独自享受寂静时光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友情、自然、艺术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通过对景物的描述和内心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同时,诗中也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通过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