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城闲眺望,触目起离愁。
荒草迷行径,斜阳黯戍楼。
壮心磨盾鼻,归思指刀头。
沧海茫无际,谁乘破浪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描述了登临赤嵌城(今台湾台南市)时所见景象及其所引起的情感。
诗句释义与赏析:
“登城闲眺望,触目起离愁”
“登城”意味着诗人站在高处,远眺远方。
“闲眺”表示诗人的心境是悠闲而略带哀愁。
“触目”即目光所及之处。
“离愁”表达了由于身处异乡而产生的乡愁和思乡之情。
这一句传达了一种因距离产生的情感,诗人通过这种表达,描绘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荒草迷行径,斜阳黯戍楼”
“荒草”、“迷途”形容道路被杂草丛生、难以辨认。
“斜阳”、“黯”则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增添了一丝苍凉之感。
“戍楼”指的是边疆的瞭望楼,暗示了诗人可能身处边境之地。
通过这些细节,诗人展现了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
“壮心磨盾鼻,归思指刀头”
“壮心”指雄心壮志或豪情壮志。
“磨盾”和“指刀头”都是比喻,形象地描述心中的矛盾和挣扎。
这句反映了诗人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内心斗争激烈。
“沧海茫无际,谁乘破浪舟”
“沧海”指广阔的大海,象征无垠的时空。
“茫无际”强调海洋的浩瀚无边。
“破浪舟”则是在茫茫大海中努力前行的船只,象征着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此句表达了诗人虽面临困难和挑战,但依然有决心和勇气继续前进的决心。
译文:
登上城墙,我静静地望着远方,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想起了家乡。
荒芜的小径让我迷失方向,夕阳西下,照亮了远方的戍楼。
我心中的壮志如同盾牌一样坚硬,但归家的思绪却像刀刃般锐利。
辽阔的大海无边无际,谁又能乘着破浪之舟,回到温暖的家园?
注释与赏析:
- 赤嵌城:位于今日台湾台南市的一座古城遗址。这里曾经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的重要据点。
- 登城闲眺:登上城墙并随意观望。这里的“闲眺”表明诗人并没有急切的心情去观赏风景,而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思念。
- 触目起离愁:看到眼前的景象,勾起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 荒草迷行径:荒芜的小径让人难以分辨方向。
- 斜阳黯戍楼:傍晚时分的斜阳照在戍楼上,显得格外黯淡,增添了一份落寞与哀伤。
- 壮心磨盾鼻:虽然心中有壮志雄心,但面对重重困难,心中不免感到压抑和无奈。
- 归思指刀头:回家的念头如同锋利的刀刃一般锐利,时刻提醒着诗人对家的渴望。
- 沧海茫无际:辽阔的大海无边无际,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广阔与深邃。
- 谁乘破浪舟:在这个广阔的海洋中,谁能乘风破浪,找到自己的归宿?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家乡的向往。
王昌龄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赤嵌城的描写,深刻地展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富有哲理,如“荒草”、“斜阳”、“戍楼”等都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色彩,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乡愁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