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节无佳色,篱英放最繁。
忘忧供隐逸,适趣笑温存。
锦赛三春圃,芳孤九月园。
长公多兴事,既得复何言。

【注释】

次韵答苏昆山:指诗人对友人的和诗。晚节无佳色,篱英放最繁。忘忧供隐逸,适趣笑温存。锦赛三春圃,芳孤九月园。长公多兴事,既得复何言。

【解析】

首句“晚节”是说人到老年时。作者在这句中以“无佳色”自比,意谓年老以后不再有年轻时那样的风采,而只是像篱旁的草一样茂盛。“篱英”是篱笆上生长的野草,这里比喻自己;“最繁”则说明其旺盛。

次句“忘忧”是说忘却忧愁。作者以“供隐逸”自喻,表示自己乐于过着隐居的生活,无忧无虑。“适趣”是说追求自己的兴趣。作者以“笑温存”自喻,说明自己乐于过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

第三句“锦赛”,指美丽的花。三春圃是指春天的花圃。这里用“锦赛”比喻春天的花卉。“芳孤”,即“芳菲”,指芬芳的花朵。“九月园”,是说秋天的花坛。这里用“芳孤”比喻秋天的菊花。两句意思是说春天的花卉争奇斗艳,秋天的菊花也竞放异香。作者通过这两句赞美了春天和秋天的花卉的美。

第四句“长公”,即苏轼。苏轼曾任杭州通判,所以称他为“长公”。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黄州、惠州、儋州,所以作者称他为“长公”。这两句意思是说,苏轼虽然身处逆境,但却经常做出一些令人高兴的事情,如写文章等。

第五句“既得”,指获得了某种东西或成就。“复何言”,意思是已经得到了什么,再说什么也没有用了。这是说,既然已经有了成就,就不用再说什么了。这里的“既得”与前面所提到的“忘忧供隐逸”、“适趣笑温存”相呼应,进一步突出了作者的乐观豁达的性格。

【赏析】

此诗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时作者因苏轼党籍案被贬谪黄州。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