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坳一径通,缓步踏蚕丛。
树老粘苔碧,崖阴返照红。
鸣流奔断涧,平野入遥空。
四顾皆苍莽,岚烟远近笼。
自南港内山晚归庄舍
林坳一径通,缓步踏蚕丛。
树老粘苔碧,崖阴返照红。
鸣流奔断涧,平野入遥空。
四顾皆苍莽,岚烟远近笼。
注释:
- 自南港内山晚归庄舍:在南港的内山上傍晚归来。
- 林坳一径通:林荫小道通向远方。
- 缓步踏蚕丛:慢慢走着,踏着蚕丝一样的草丛。
- 树老粘苔碧:树叶变黄后,覆盖着青苔,显得颜色深沉。
- 崖阴返照红:山崖背后夕阳反射出的红色。
- 鸣流奔断涧:流水声轰鸣着奔过峡谷。
- 平野入遥空:平原上的田野伸向远方,天空辽阔无边。
- 四顾皆苍莽:四周望去都是茫茫的景色。
- 岚烟远近笼:远处的山峦云雾缭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南港内山归来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间自然风光的美丽和宁静。首句“自南港内山晚归庄舍”,交代了诗人的目的地和行动,为下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林坳一径通,缓步踏蚕丛”,诗人走在林间的小路上,感受着脚下的蚕丝般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世界中。这里的“一径”和“踏蚕丛”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接下来的几句诗,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景象。“树老粘苔碧,崖阴返照红”,“树老”意味着树木已经成熟,但仍然保持着生机勃勃的样子;而“粘苔碧”则形容了树叶上覆盖着一层翠绿的苔藓,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着,“崖阴返照红”则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美景,红日的光芒穿透山崖,映照出一片火红的世界。
最后两句“鸣流奔断涧,平野入遥空”,诗人继续描绘山间的风景。“鸣流”是指水流的声音,它奔流不息地穿过峡谷;而“平野”则是开阔的田野,它们一起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山间水声和平原的广阔,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