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此去路无穷,漠漠征尘逐晚风。
一片孤城哀角外,千竿修竹夕阳中。
血腥战骨争饥犬,雨打荒营没乱蓬。
但愿牧民来召、杜,笙歌重见旧瀛东。
诗句释义与赏析:
“薄暮次罗山野望”
薄暮:傍晚时分。次:停留、暂驻。罗山:地名,可能是作者所居之地或旅途中某处风景名胜。野望:在野外眺望。
注释:诗人在薄暮时分来到罗山的野外,远眺天际。
赏析:开篇点明时间和地点,为全诗定下基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自然景色的向往之情。
“长征此去路无穷,漠漠征尘逐晚风。”
长征:指长途行军或远征。此句暗示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和背景。
漠漠:形容尘土弥漫的样子。征尘:征途上的灰尘。
注释:漫长的征途,无边无际的尘土随风飘散。
赏析:这句描绘了一幅苍茫大地和遥远征途的画面,展现了诗人面对茫茫沙场的孤独感和对未知旅程的敬畏之情。
“一片孤城哀角外,千竿修竹夕阳中。”
孤城:荒凉的城池。哀角:悲凉的号角声。
注释:遥远的城池在号角声中显得更加凄凉,而修长的竹子则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宁静。
赏析:这句通过对比增强了画面的深度,突出了诗人在广阔天地间对孤独和静谧的感受。
“血腥战骨争饥犬,雨打荒营没乱蓬。”
血腥战骨:战争留下的死伤之体。饥犬:饥饿的狗。
雨打荒营:被雨水打湿的军营。没乱蓬:被风吹散的蓬草。
注释:描述了战场上惨烈的景象以及战后荒芜的景象。
赏析:这里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死亡的残酷,同时也表现了战后荒凉与萧瑟的氛围。
“但愿牧民来召、杜,笙歌重见旧瀛东。”
牧民:放牧的农民。召、杜:招请和召唤。
旧瀛东:指古代传说中的乐土蓬莱东方。
注释:希望归来的牧人能够招请和召唤那些逝去的友人,让笙歌声再次回荡在昔日的乐土上。
赏析: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笙歌重见旧瀛东”,寄寓了诗人心中的理想国——一个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平以及美好生活的复杂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和对战争残酷的直面描写,诗人展现了其深厚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