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遥天水渺茫间,长啸登临意觉闲。
世事无常如白浪,交情不改只青山。
烽烟日炽频闻警,原野秋清独往还。
每叹涛斜军误举,匡时无术反投艰。
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陆游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沉郁、激昂著称。他的诗作内容丰富,涉及政治、战争、民生等多个领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因公自后垄归,行高崖上,感怀口号
- “因公”:因为公事。
- “自后垄归”:从后方回来。
- “行高崖上”:行走在高处,这里指登上高山。
- “感怀口号”:表达感慨和思考。
- 遥遥天水渺茫间,长啸登临意觉闲。
- “遥遥天水渺茫间”:形容天空和水面广阔无边,给人一种遥远无际的感觉。
- “长啸登临意觉闲”:在高处大声长啸,感到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
- 世事无常如白浪,交情不改只青山。
- “世事无常如白浪”: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就像海浪一样无法预测。
- “交情不改只青山”:虽然世事变迁,但朋友之间的情谊不变,就像青翠的山峦一样恒久不变。
- 烽烟日炽频闻警,原野秋清独往还。
- “烽烟日炽频闻警”:烽火台燃烧起来,不断地传来警报声。
- “原野秋清独往还”:在秋天的原野上,独自前行而不被打扰。
- 每叹涛斜军误举,匡时无术反投艰。
- “每叹涛斜军误举”:经常感叹军队指挥失误,导致船只倾斜。
- “匡时无术反投艰”:想要帮助国家,却没有能力解决困难,反而陷入困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从高处眺望远方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慨。他看到天空和水面的广阔无边,感叹世事的变化无常;同时,他坚守友情不渝,即使在乱世中也保持着内心的宁静。诗中多次提及“烽烟”、“军误”等元素,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国运艰难的现实。而“匡时”一词则表明了他的抱负和志向,希望为国家出力却未能实现,反映出他的无奈和挫败感。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陆游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是其诗歌作品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