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旗高建奋先声,唇齿相依共结营。
自许孤忠能报国,还期众志果成城。
连乡各为身家计,协力原推子弟兵。
守望祗期吾圉固,瞬看渡海有飞旌。

【注释】

团练:古代指地方军队的编制单位,也泛指军队。

义旗高建奋先声:义旗,这里指义军所持之旗帜;高建,高扬。奋先声,奋发于先声。奋,奋发。

唇齿相依共结营: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密切,如同唇齿一般。结营,指建立营地,即组建军队。

自许孤忠能报国:自许,自己承诺。孤忠,指不与世俗为伍的忠贞之士。报国,报答国家。

还期众志果成城:还期,期待;众志成城,意喻众人的意志能够凝聚起来,形成坚不可摧的力量。

连乡各为身家计:连乡,指同乡;各为,各为自己打算;身家,指个人或家族的利益。

协力原推子弟兵:协力,齐心协力;原推,原来推崇;子弟兵,指年轻一代的军队。

守望祗期吾圉固,瞬看渡海有飞旌:守望,警惕地守卫;祗期,期望;吾圉,我的领土;瞬看,一瞬间;渡海,比喻渡过难关;有飞旌,比喻形势好转。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将领陈友谅在起义成功后写给自己的战友们的一首诗。陈友谅原是元朝末年的一员大将,后来投降了朱元璋,成为明朝的一名将领。这首诗表达了他在起义军中的豪情壮志和对胜利的渴望。

诗的第一句“义旗高建奋先声”,描述了起义军的旗帜高高飘扬,士兵们奋发有为的场景。这里的“义旗”指的是起义军所持之旗帜,象征着他们为了正义而战的决心。

第二句“唇齿相依共结营”,形象地描绘了起义军之间的关系如同唇齿相依一般紧密,他们共同组建了一支军队,决心为国家的安定付出努力。

第三句“自许孤忠能报国”,表达了陈友谅对自己忠诚的自信,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报效国家。这里的“孤忠”指的是他不依附于任何人的忠诚。

第四句“还期众志果成城”,意味着他期待着大家团结一心,最终能够建立一个坚不可摧的国家。这里的“城”比喻国家。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战争的描述。第五句“连乡各为身家计”反映了起义军内部对于个人利益的考虑,他们各自为自己和家人的利益而战。这里的“连乡”指的是同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

第六句“协力原推子弟兵”,强调了起义军是由年轻人组成的军队,他们齐心协力、勇敢无畏。这里的“子弟兵”指的是年轻一代的士兵。

第七句“守望祗期吾圉固”,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里的“圉”指的是国家的领土。

第八句“瞬看渡海有飞旌”,寓意着一旦渡过难关,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就像旗帜一样飘扬。这里的“飞旌”指的是胜利的征兆。

整首诗通过陈友谅的视角展现了起义军的英勇和对胜利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战争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