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声雷动阵云浮,破竹长驱队不收。
拔帜一军雄背水,用矛三刻壮逾沟。
焚巢竟使枭群散,入穴真能虎子求。
夺险料应寒贼胆,降幡瞬见竖城头。
【注释】
鼓声雷动阵云浮:战鼓声如雷,军阵在云中浮动。
破竹长驱队不收:军队像用尽的竹子一样被打败,队伍没有收拢。
拔帜一军雄背水:军队拔掉了军旗,背对河水,形势雄壮。
用矛三刻壮逾沟:使用长矛战斗三刻钟,胜过了越过沟渠。
焚巢竟使枭群散:烧毁敌人的巢穴,使敌人群起而逃。
入穴真能虎子求:进入洞穴后,能从老虎嘴里夺回幼崽。
夺险料应寒贼胆,降幡瞬见竖城头:夺取险要地势后,估计敌军必定心怯胆寒;旗帜倒下一瞬间,敌军就投降了。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鼓声、军阵、旌旗、士卒等为题材,生动地表现了南征途中的战斗场面和胜利喜悦。
首联“鼓声雷动阵云浮,破竹长驱队不收”。描写鼓声大作时,战云翻涌,大军已突破敌阵,敌人溃不成军,败下阵来,连收兵都来不及。
颔联“拔帜一军雄背水,用矛三刻壮逾沟”。描绘出一支军队在背水列阵的情况下,士兵们奋勇杀敌,仅用三刻时间就冲破了敌人的防线,战胜了敌人。
颈联“焚巢竟使枭群散,入穴真能虎子求”。描绘出焚烧敌人巢穴后,敌人纷纷逃散;而我军进入洞穴后,又能从老虎嘴里夺回幼崽。
最后一联“夺险料应寒贼胆,降幡瞬见竖城头”。描述了我军攻占险要地形后,敌军必定惊恐失措。当敌人旗帜落地的瞬间,敌军便不战而降。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形象生动传神。它以鼓声、军阵、旌旗、士卒等为题材,生动地表现了南征途中的战斗场面和胜利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