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渺雄观一望收,遥遥岛屿浪中浮。
看山兴适行无定,困雨心烦醉即休。
云影日移岩穴暝,涛声夜吼海门秋。
从今诗骨添雄健,胜卧元龙百尺楼。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赏析”要求从炼字、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分析。
这是一首咏景抒情诗,作者在登大屯顶观景时抒发了豪情壮志。首联写登上山顶所见景色:放眼望去,雄奇的山峰在云雾缭绕之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座座岛屿在茫茫波涛中起伏不定。诗人以“一望收”概括自己的所见,突出了山之高峻雄伟;“飘渺雄观”则描绘了山峦的气势,既写出了山的雄伟,也写出了云雾的缥缈。
次联写自己观景时的心情,心情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前句写雨后云散,日影移动,岩穴渐暗,潮涌浪拍,海风呼啸,诗人感到心旷神怡,兴致盎然,于是信步漫游,尽情欣赏。后半句却写阴雨连绵,雷声隆隆,诗人感到烦躁不安,只好借酒浇愁。这里通过对比描写,表现了诗人在风雨变幻之际的不同心境。
颔联紧承上联写诗人登山观景时的感慨。前一句说云影移换,日影西斜,岩穴昏暗,夜幕四合;后一句说江涛汹涌,海浪咆哮,海门秋高气爽。这两句运用了对仗手法,把自然景色的变化与诗人的心情变化巧妙结合起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登临览胜时的愉悦之情和豪迈之气。
最后两句写自己登大屯顶的豪迈之情:从此以后,自己的诗骨会变得更加刚劲有力;如果能够像东汉末年的诸葛亮那样卧于草庐之中,那该是多么惬意啊!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不仅赞美了自己不畏艰险、敢于攀登的壮志豪情,而且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只要立志报效国家,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答案】
大屯顶登眺
(1)
飘渺雄观一望收 遥遥岛屿浪中浮 (2)
看山兴适行无定 困雨心烦醉即休 (3)
云影日移岩穴暝 涛声夜吼海门秋(4)
从今诗骨添雄健 胜卧元龙百尺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