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都法箓叹森严,道观焚修苦劳役。
在天在地两俱难,松顶结巢是安宅。
注释:
元都:地名,这里指元代的都城。
法箓:佛教经卷和仪式。
森严:非常森严。
道观:道教的庙宇。
焚修:烧香拜佛、修行。
劳役:劳累。
安宅:住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松树顶上建巢为家的生活状态。诗中表达了僧人在修行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以及他在自然之中找到心灵的寄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修行、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元都法箓叹森严,道观焚修苦劳役。
在天在地两俱难,松顶结巢是安宅。
注释:
元都:地名,这里指元代的都城。
法箓:佛教经卷和仪式。
森严:非常森严。
道观:道教的庙宇。
焚修:烧香拜佛、修行。
劳役:劳累。
安宅:住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松树顶上建巢为家的生活状态。诗中表达了僧人在修行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以及他在自然之中找到心灵的寄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修行、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薄暮凉飙动,萧萧振角巾。 - “薄暮”指日落时分,天色渐暗;“凉飙”指凉爽的风;“萧萧”形容风吹声。这里描绘了傍晚时分山道中凉风初起的情景。 - “振角巾”中的“振”字,暗示着微风拂动,带动了角巾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风的轻拂和人物的微妙反应。 2. 疲驴归路健,猛犬过村驯。 - “疲驴”指的是疲惫的驴子,“归路健”形容其步伐虽然劳累但依然稳健;“猛犬”是指凶猛的狗
注释: - 二坪道中遇大风(壬子):壬子是农历年号,表示时间。二坪道是地名,可能是诗人经过的一段道路。大风是气象现象,表示天气恶劣。 - 冲寒惟疾走:冲寒,形容气温很低。疾走,快速行走。表示在严寒中迅速前行。 - 闭口似衔枚:闭口,紧闭嘴巴。衔枚,口中含着一枚小木片以减少声音。表示说话谨慎,不发出声音。 - 飞土扬天起:飞土,飞扬的尘土。扬天而起,尘土在空中飞扬。表示风力强大,扬起大量尘土。 -
诗句释义: 1. 曲水潆洄入:指曲折的溪流环绕着山岩。 2. 孤村窄萼栖:形容村庄孤独,树木密集。 3. 绿萝牵老屋:描述绿色藤蔓缠绕在古老的屋子上,增添了一份生机和岁月的痕迹。 4. 碧藓净幽溪:描绘了一片清澈的溪流,被苔藓覆盖,显得更加幽静清新。 5. 山断浮云续:形容山峰如断线般断开,而云雾却不断延伸,形成一种自然而生动的画面。 6. 林高落日低:描绘了树林茂密,阳光透过树梢洒下
注释: 1. 夜秋山寺即事(壬子):壬子年在秋天的夜晚。即事:即景作诗。 2. 禅扃:佛门中的锁,比喻禅宗。 3. 溪风催煮茗:风吹动溪水,催促着茶的烹煮。 4. 松月瞰弹棋:松树在月光下俯视着弹棋。 5. 坐久流萤集:长时间坐着,流萤聚集在一起。 6. 声高宿鸟移:鸟鸣声响亮,使宿鸟移动了位置。 7. 露华浓似水:露珠晶莹如水,浓厚得好像水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要求,然后根据对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分别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分析诗歌。 “乾坤俄顷幻,明晦霎时中”两句写日出的景象。诗人用“乾坤”、“明晦”等词表现时间之快,突出日出之速。“俄顷”即片刻,“明晦”指白天和黑夜。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短短的片刻间,天空和大地的变化就显现得如此神奇。 “日色当头没
冒雨过隙溪庄(壬子)仆马行来急,冲寒过小溪。 酒家茅屋里,樵径竹桥西。 冻犬倚炉卧,昏鸦绕树啼。 风威狂似虎,卷起陌尘迷。 注释: 1. 仆马行来急:仆人和马匹快速行走。 2. 冲寒过小溪:冒着寒冷穿过小溪。 3. 酒家茅屋里:在一家酒馆的茅草屋里。 4. 樵径竹桥西:沿着砍柴人走过的竹林桥往西走。 5. 冻犬倚炉卧:冻得发抖的狗靠在火炉旁休息。 6. 昏鸦绕树啼:黄昏时乌鸦围绕树木啼叫。 7
共羡溪山好,逍遥似隔凡。 钟声敲落日,飞鸟趁归帆。 暮霭长林泊,秋光远渚衔。 精篮藏极顶,爽岭遍松杉。 注释: 1. 共羡溪山好,逍遥似隔凡。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深羡慕和喜爱,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远离了尘世的纷扰。 2. 钟声敲落日,飞鸟趁归帆。描述了夕阳西下时,寺庙的钟声敲响,鸟儿们趁着风帆的归来,纷纷飞回。 3. 暮霭长林泊,秋光远渚衔。描绘了傍晚时分,树林中的雾气弥漫
【注释】 晓发后垄道中 其一 (甲寅) 幽禽鸣竹杪,睍睆似流莺。 远岫云初动,前溪月尚明。 林疏知野旷,水落见沙平。 数里康庄道,篮舆快晓行。 幽禽:深山中的鸟。杪(miǎo):树枝的顶端。睍睆(xiànbàn):形容歌声婉转悦耳。流莺:黄莺。 远岫:远处的山峰。云:云彩。动:飘动。前溪:指前方的溪流。尚:尚且。 林疏:树林稀疏。野旷:田野空旷。 水落:水退。见:显出。 篮舆:竹制的车篷。快
【注释】 荦确 :崎岖不平。 沙湾:指海边的沙滩上。 匆匆:急忙的样子。 风腥 :海风带鱼腥味。 日暗 :落日偏西。 策蹇 :古代步行用木杖代替马镫,称策蹇或策杖。 粘泥滞 :泥泞难行。 浮鸥 :水鸟。 踏浪闲:随波逐流,悠闲自在。 遥瞻:远望,观望。 阛阓:市集、街市。 苍 :青色。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任杭州通判时。诗人在傍晚时分,由西湖乘船沿湖而行,来到孤山一带,看到天色渐晚,就上岸漫步
【诗句释义】 古寺隐在蚕丛之中,曲折的小路一直通到里面。 微风轻吹,钟声懒散地送出,水急石磨勤快地舂米。 老柏树春华初开,重峦叠嶂晚翠环绕。 泉渚悬在绝涧之上,百尺飞虹犹如彩虹。 【译文】 古寺院隐藏在蚕丛中,曲折的小路一直通到里面。 微风轻轻吹动,悠扬的钟声懒散送走,湍急的水流催促着石磨舂米。 古老的柏树在春季花朵盛开,连绵起伏的山峦被晚霞环绕。 泉水在小洲上悬挂在深渊之间
这首诗的原文是:途间见分类难民痛述时事,吴、越分争火烛天,问渠何事竟茫然。可怜乡社成焦土,囷极监门绘不全。 译文如下: 在道路上遇见了被迫流亡的难民们,他们痛苦地诉说着当时的时事。吴国和越国之间为了王位之争引发了战争,战火如同燃遍天空的火焰,令人震惊。请问这些难民,为什么最终会感到茫然?他们的家乡被战火焚烧成了一片焦土,他们的家产也被掠夺一空,只剩下空空的仓库和监牢
【注释】 闻警:听到警报声。 日日传闻警报频,风声鹤唳半疑真:天天听闻警报频频传来,我怀疑这消息是否是真的。 可怜萧散琴诗客,也作仓皇甲冑身:可惜那些潇洒自在的文人雅士,如今却要披挂上盔甲,仓促应战。 【赏析】 此诗写战争时期诗人的心境。首句“闻警”是起兴之词。“日日传闻警报频”,说明警报已经传了几天几夜,足见战事严重。“风声鹤唳半疑真”,“风声”、“鹤唳”都是虚写,用来形容当时气氛紧张
【注释】 笋舆:轿子。平畴:平坦的田野。 扃(jiōng):关闭。 鸦锄:用乌鸦羽毛做成的锄头,也作“鹰爪”,这里指用老鹰或乌鸦的翅膀制成的锄头,用于除草。 【赏析】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雨后归程途中所见的景与事。首句写诗人乘轿出郊,被野人挽留,二句写野人殷勤挽留的情景,三、四两句写野田景色,五、六句写野田中的农事。全诗写景细腻,情真意切,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默写。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诗的内容及内容中的重点词句,如“五云深处奏箫韶”“御炉香霭千官拥”。默写时要注意书写的规范和准确,不要出现添字、漏字、错别字的情况。还要注意把握其节奏和韵律。 【答案】 北望神京叩祝遥,五云深处奏箫韶。 御炉香霭千官拥,鹄立通明侍早朝
元旦望阙 星云纠缦日华明,舞踏雍容佩玉鸣。 草莽微臣无别愿,妖氛早息颂升平。 注释: 星云纠缦日华明:星星点点的云彩缭绕着明亮的太阳,如同织女绣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舞踏雍容佩玉鸣:舞蹈轻盈,步伐从容不迫,佩戴着珍贵的玉佩,发出悦耳的声音。 草莽微臣无别愿:在草莽之中的微臣,没有什么特别的希望和奢望。 妖氛早息颂升平:妖气早消,歌颂国家太平盛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元旦景象的诗
自内湖归,道中题壁 倦游归去意如痴,岩谷何曾有色丝。 寄语是乡诸父老,种花且漫种胭脂。 注释: ①自内湖归:从内湖归来。 ②道中题壁:在回家的路上题诗于壁上。 ③倦游:厌倦了出游。 ④意如痴:心思像痴了一样。 ⑤岩谷:指深山幽谷。 ⑥是乡:此处的家乡,指作者所居住的地方。 ⑦诸父老:指当地父老乡亲。 ⑧种花:种植花卉,泛指栽培。 ⑨胭脂:红色染料。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