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传易讹,方言洵可嗤。清晨来妇子,自谓娘与儿。
询渠来何故,云欲请「布司」。此地非省会,其言实可疑。
儿谓母言误,系欲延「布师」。兹语更莫解,盘问转支离。
嗫嚅重申告,被盗不知时。昨日始觉察,寻踪叹已迟。
欲请「布师爷」,神灵为觅追。厅幕无此姓,即有不在斯。
沉吟忽喷饭,憬然心已知。乃系城隍庙,两庑六司随。
一司曰「速报」,显赫有威仪。凡有被盗者,请祷无停期。
闻神在我家,半向致嗟咨。方言讹相袭,俗语真匪思。
「速」字简截去,「布」「报」浑参差。足见抄旧方,不可轻为医。
因讹而传讹,日久误愚痴。然亦未足怪,曾闻杜十姨。

诗句解释:

  1. 俗语传易讹,方言洵可嗤。清晨来妇子,自谓娘与儿。
  • “俗语传易讹”:说明当地的俚俗语言容易发生错误,从而影响到人们的语言使用。
  • “方言洵可嗤”:方言被认为不值得尊重。
  1. 询渠来何故,云欲请「布司」。此地非省会,其言实可疑。
  • “询渠来何故”:询问对方为什么这样做。
  • “欲请“布司””:想要请一位叫“布司”的人。
  • “此地非省会”:这个地方不是省会城市,意味着这个人可能没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1. 儿谓母言误,系欲延“布师”。兹语更莫解,盘问转支离。
  • “儿谓母言误”:孩子认为母亲的话语是错误的,可能是在拖延时间。
  • “系欲延‘布师’”:可能是在寻求一位叫做“布师”的人的帮助。
  • “兹语更莫解”:这种话语让人难以理解。
  1. 嗫嚅重申告,被盗不知时。昨日始觉察,寻踪叹已迟。
  • “嗫嚅重申告”:不断地重复强调,试图让对方明白他的意图。
  • “被盗不知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可能是被盗了。
  1. 欲请“布师爷”,神灵为觅追。厅幕无此姓,即有不在斯。
  • “欲请‘布师爷’”:想要请一个叫做“布师爷”的人来处理这件事情。
  • “神灵为觅追”:希望神灵能帮助他找到解决的办法。
  1. 沉吟忽喷饭,憬然心已知。乃系城隍庙,两庑六司随。
  • “沉吟忽喷饭”:突然之间笑了起来,可能是因为想起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 “憬然心已知”:心中已经明白了很多事情,可能是因为回想起了一些过去的事情。
  • “乃系城隍庙,两庑六司随”:原来这个地方是城隍庙,有两个门廊和一个广场,里面有六个司,分别是速报、急报等六个部门。
  1. 一司曰“速报”,显赫有威仪。凡有被盗者,请祷无停期。闻神在我家,半向致嗟咨。方言讹相袭,俗语真匪思。
  • “一司曰‘速报’”:其中的一个司叫做“速报”,这个部门很有威仪,能够及时报告盗窃事件的发生。
  • “凡有被盗者,请祷无停期”:如果有人被盗,可以在这里祈祷,不会有任何限制。
  1. “方言讹相袭,俗语真匪思”:方言中的错误相互传递,而俗语中的真正思考却没有人在意。
  2. “「速」字简截去,「布」「报」浑参差。足见抄旧方,不可轻为医。因讹而传讹,日久误愚痴。然亦未足怪,曾闻杜十姨。
  • “「速」字简截去,「布」「报」浑参差”:这里的「速」字被简化了,而「布」「报」两个字却混杂在一起,这反映了抄写旧文章的错误。
  • “足见抄旧方,不可轻为医”:这表明抄写旧文章是不可取的,不应该轻易地改变它。
  1. 因讹而传讹,日久误愚痴。然亦未足怪,曾闻杜十姨。
  • “因讹而传讹,日久误愚痴”:由于错误地传播信息,可能会导致人们变得愚笨。
  1.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地方因为方言的错误而引起的一系列混乱和误解。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对话,诗人展示了方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对错误的执着和无知。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遗憾,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重视传统文化和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