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声里尽荆棘,几度欲行行不得。
辜负名山滞浪游,神情惨淡无颜色。
床头欲置少文图,触景生情频转侧。
嗟余生晚值时艰,关河万里悲风寒。
何时特出披云手,歼灭豺狼类屠狗。
王道平平汗漫游,贮满奚囊诗百首。
千寻峭壁落云烟,准备兔毫大如帚。
【注释】
鹧鸪(zhè gū)声里尽荆棘:用鹧鸪叫声比喻艰难。尽,全。鹧鸪鸟的叫声是“行不得也哥哥”,所以这里说荆棘满路。几度欲行行不得:几次打算出发而未能成行。几度,多次;
欲:将要;
行:动身。
不负名山滞浪游:辜负了名山大川之游。滞,停留。浪游,浪荡的游历。浪,指江河,浪,指水浪。
神情惨淡无颜色:神情凄惨,没有一点光彩。惨淡,凄惨。
床头欲置少文图:在床头想要放置张芝画的《松树图》。
触景生情频转侧:看到眼前的景色就引起感情的变化而频繁地变换位置。触景生情,因景物而起的感情。频,副词,表示次数多。
嗟余生晚值时艰:叹息自己生不逢时。嗟,叹词,表示感叹。
关河万里悲风寒:关塞山河遥远,万里之内都充满了悲凉的气息。关河,指关塞和河流。
何时特出披云手:什么时候才能挺身而出,像张骞、班超那样披星戴月地干一番事业呢?披云,指超越云雾,比喻远大志向。特出,特别突出。
歼灭豺狼类屠狗:消灭恶人就像宰杀狗一样容易。豺狼,泛指邪恶势力。类,像、比。
王道平平汗漫游:王者之道平平常常地漫游天下。王道,王者之道。平平,普通的样子。汗漫游,到处游历。
贮满奚囊诗百首:把诗歌写满了口袋。《汉书·扬雄传》载,扬雄作《甘泉赋》,天子甚悦,于是“天下游猎,遂言上及将相大臣、诸儒生者,侍祠神语者,皆负笼翳而从,形容甚盛,上私谓扬子云曰:‘吾求文学久矣!’以为郡县郎,拜为大夫。”这里以扬雄自比。
千寻峭壁落云烟:高峻的山峰耸入云霄,如画的云雾缭绕其间。千寻是形容山峰极高。
兔毫:兔子的毫毛做成的笔。大如帚:笔头宽大得像扫帚一般。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诗人以鹧鸪鸟的叫声来比喻旅途中的艰难险阻,表达了对友人前途未卜的忧虑之情。
首句“鹧鸪声里尽荆棘,几度欲行行不得。”描绘了一幅旅途艰难的画面。诗人借鹧鸪鸟的叫声来比喻旅途中的艰难险阻,表达了对友人前途未卜的忧虑之情。同时,也暗喻了作者自己的坎坷遭遇。
颔联“辜负名山滞浪游,神情惨淡无颜色。”表达了作者对名山大川之游的失望与无奈。名山大川之游本应是一种赏心乐事,但诗人却感到辜负了这一机会,因此心情凄惨,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挣扎。
颈联“床头欲置少文图,触景生情频转侧。”描绘了诗人在床头摆放张芝画《松树图》的情景,以及看到眼前景色就会引起感情变化而频繁地变换位置的情况。这两句既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美的热爱与追求,又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
尾联“嗟余生晚值时艰,关河万里悲风寒。”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前途的无奈。关河万里,意味着国家疆域辽阔;悲风寒,则暗示着国家正遭受着外患侵扰的苦难。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感慨与无奈。
末联“何时特出披云手,歼灭豺狼类屠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脱颖而出,像张骞、班超那样披星戴月地干一番事业;或者能够消灭恶人,如同宰杀狗一样容易。这两句既展示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也反映了他对于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