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峭渐丰肌,层峦皆没骨。沮汝践溪毛,蒙茸披石发。
四顾尽芳荪,苍然欣秀越。凋零曾几时,万绿来何突。
野草自无心,春风吹乱发。中含造化机,乘势不能歇。
对此触我怀,低头频咄咄。伤我同心人,一朝遽颓蹶。
华、扁难回春,千秋感存没。祭扫罢归时,沾襟泪连滑。

【注释】

青草湖:在今湖南省岳阳县境内。

沮汝:指沮水,即今湖南的资水。践(jiàn)溪毛:踩着溪边的茅草。蒙茸披石发:草木丛杂地覆盖着石头。

芳荪:香花,这里泛指花草。苍然欣秀越:茂盛的草木让人感到欣慰。

曾几时:什么时候。万绿来何突:万顷绿波汹涌而来。何突:突然。

野草:这里比喻不知名的杂草。无心:无意;无心插柳。

中含造化机:大自然的造化之妙。乘势不能歇:顺应自然之势,不可停留。

对此触我怀:面对这些景色触动了我的情怀。伤我同心人:伤害了我和我心意相投的人。堕:通“悼”,悼念。

华、扁(biǎn):春秋时楚大夫华元和晋大夫士柏。难回春:难以挽回春光。千秋:千年,极言时间之久长。存没:存在,消失。

祭扫:祭祀扫墓。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任湖南提点刑狱公事时,抒写其游览洞庭湖后的感受。诗人由登高而及远山,再及草木,最后归结到人事,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抒发了对人生易逝的感慨。全诗语言平易浅近,却能表现诗人的豪迈胸襟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联:“群峭渐丰肌,层峦皆没骨。沮汝践溪毛,蒙茸披石发。”

这四句是写登上岳阳楼所见的洞庭湖景色。群峭,指岳阳楼周围的山峰。《太平寰宇记》引《湘川记》:“岳阳楼下有九峰,皆峭壁耸立。”丰肌,形容峰石的棱角分明。层峦俱没骨,用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意象,写山色迷蒙,不见其形。沮水,即今湖南的资水。践,踩。毛,指水草丛生的地方,这里泛指溪边草地。《太平寰宇记》载:“岳阳城北五里,有沮水,俗谓之黄沙口。”履(zhí)草,踏着草皮。蒙茸,草木茂盛的样子。披石发,指岩石上生长着茂盛的苔藓之类。

第二联:“四顾尽芳荪,苍然欣秀越。”

这四句写洞庭湖上的风景。芳荪,香花,这里泛指花草。《太平寰宇记》引《湘川记》说:“岳州多芳荪,故名。”四顾,四周环顾。尽芳荪,到处都是香花。苍然,茂盛的样子,这里指草木茂盛。欣秀越,欣喜看到春天的景色。

第三联:“凋零曾几时,万绿来何突。”

这两句是写洞庭湖上春天的景象。凋零,枯萎,这里用来反衬春天的繁盛。曾几时,什么时候,这里指春天。万绿来何突,意思是万顷绿色涌上来了多么迅猛啊!这一句以问句结束,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第四联:“野草自无心,春风吹乱发。”

这两句描写了野草随风摇曳的情景。野草无心,无心则随意。春风吹乱发,春风拂动草叶,使它们飘散起来。

第五联:“中含造化机,乘势不能歇。”

这两句写野草顺应自然之势,不断成长,不会停下来休息。中含造化机,大自然的造化之妙,这里指大自然的力量。造化机,造化之力,即自然界的规律和力量。乘势,顺应自然之势。

第六联:“对此触我怀,低头频咄咄。”

这两句是说面对眼前景色,触发了诗人的情怀,他不停地叹息。这里的“嗟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愁和无奈。

第七联:“伤我同心人,一朝遽颓蹶。”

这两句是说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使得曾经一起共患难的朋友也遭受了不幸的命运。

第八联:“华、扁难回春,千秋感存没。”

这两句是说即使像春秋时的贤臣华元和士柏那样才华出众,也不能挽留住春天的到来,他们虽然留下了美好的名声,但是仍然无法改变生命的流逝和消逝。

第九联:“祭扫罢归时,沾襟泪连滑。”

这两句是写诗人在祭祀完亲人之后回到家乡的时候,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泪水沿着脸颊流淌下来。

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上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怀念之情。诗中的语言平易浅近,但能够表现出诗人的豪迈胸襟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