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窗寂历听啼莺,淡沱春光画不成。
坐拥熏炉寒尚峭,旋移花垡雨初晴。
钩帘乳燕多寻垒,隔巷吹箫已卖饧。
忽见侍儿来插柳,始知节物近清明。
【注释】
- 春日:春天的景色。
- 午窗寂历:中午的窗户,寂静而明亮。
- 啼莺:黄莺在枝头上鸣叫。
- 淡沱:淡淡的。
- 熏炉:香炉。
- 旋移花垡:指花坛上的花朵被雨水打湿。
- 钓帘:卷起窗帘。
- 乳燕:燕子雏儿。
- 已卖饧:已经卖糖了。
- 插柳:用柳枝插在门上、屋檐下等处,表示春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春天里听到黄莺的啼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看到春天的景象,体会到春天的美好,最后知道春天已经到了,要开始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
首句“午窗寂历听啼莺”,描写的是中午时分,阳光明媚,窗外安静而明亮,可以听到黄莺在枝头上鸣叫着。这里的“午窗”指的是中午的窗户,“寂历”是宁静的意思,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安静、和谐的感觉。
第二句“淡沱春光画不成”,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但是春天的景色却无法用画笔来描绘出来。这里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春天比作一幅画,而春天的景色就像是一幅没有完成的画,让人期待着去欣赏它的美丽。
接下来的两句“坐拥熏炉寒尚峭,旋移花垡雨初晴”,描述的是在室内享受温暖的熏香,虽然天气寒冷但并不影响心情。然后描述的是雨后的情景,花朵被打湿了,但雨后的阳光又让花朵重新焕发生机。这里的“坐拥熏炉寒尚峭”和“旋移花垡雨初晴”都描绘了春天的天气变化,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接下来的两句“钩帘乳燕多寻垒”和“隔巷吹箫已卖饧”,描述了家中的燕子在寻找巢穴,而街上卖糖的人正在吹奏箫声。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最后两句“忽见侍儿来插柳,始知节物近清明”描述了突然看到了家中的侍女在门前插上柳枝,才知道春天已经到了。这里的“侍儿”是指家里的侍女,“插柳”是指春天的象征——柳树。这句话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人们对春天的期待。
整首诗以春日为主题,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心情,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