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深任气数,性定无存亡。
我观天下事,管窥庸足量。
辽东有国士,理斋厥名常。
毋谓当代人,与古难颉颃。
弱冠迈庠序,三十成文章。
拾芥掇科第,匪夸名氏扬。
将以经术身,展布于庙廊。
谒选授西充,西充蜀道长。
山环复水阻,积敝嗟荒凉。
君为振风俗,纲目间大纲。
董课警戏游,建庙崇蒸尝。
公馀申教令,士民初有方。
烽烟起番部,逆酋恣披猖。
羽檄从令署,支放千军粮。
束装隶营幕,三年食未遑。
名迁崇庆牧,身踞西岭冈。
贼掠木果木,劫夺倾稻粱。
懦夫心胆裂,壮士空踉跄。
君挥使各去,有我独身当。
大呼震林谷,奋臂施干将。
可怜书生手,刃贼如刲羊。
叠击八九首,连被十数创。
屹然犹骂贼,贼势怒益张。
一旦申大义,义气何堂堂。
当事奇伟烈,胪迹陈未央。
监司恤其躬,成均荫乃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其字号为杜工部。此诗是杜工部在安史之乱期间,担任西川节度使、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务时所作。全诗共五百九十二个字,分为四段。
第一段:学深任气数,性定无存亡。
我观天下事,管窥庸足量。
辽东有国士,理斋厥名常。
毋谓当代人,与古难颉颃。
这一段讲述了杜甫对世界的看法和看法,他认为世界的复杂性和变化性是无法用简单的观念来理解的,就像他看待辽东的国士一样。他也认为现在的人们很难与古代的人相比,因为他们的观念已经被时代的潮流所冲刷。
第二段:弱冠迈庠序,三十成文章。
拾芥掇科第,匪夸名氏扬。
将以经术身,展布于庙廊。
谒选授西充,西充蜀道长。
山环复水阻,积敝嗟荒凉。
君为振风俗,纲目间大纲。
董课警戏游,建庙崇蒸尝。
公馀申教令,士民初有方。
这一段讲述了杜甫年轻时的学习经历和他对社会的贡献。他曾经通过科举考试取得了文官的身份,但他并不追求名声,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学问来治理国家。他还曾在任职期间,修建了学校的建筑,并设立了祭祀的地方。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教授学生,让他们了解社会的规则。
第三段:烽烟起番部,逆酋恣披猖。
羽檄从令署,支放千军粮。
束装隶营幕,三年食未遑。
名迁崇庆牧,身踞西岭冈。
贼掠木果木,劫夺倾稻粱。
懦夫心胆裂,壮士空踉跄。
君挥使各去,有我独身当。
大呼震林谷,奋臂施干将。
可怜书生手,刃贼如刲羊。
叠击八九首,连被十数创。
屹然犹骂贼,贼势怒益张。
这一段讲述了杜甫在战场上的经历。当战争爆发时,他被派到前线指挥军队,但因为战事频繁,他没有时间休息。当敌人来袭时,他会挥舞着武器勇敢地战斗,就像一位英雄一样。尽管他的伤势严重,他还是坚持战斗,直到最后一刻。
第四段:大呼震林谷,奋臂施干将。
可怜书生手,刃贼如刲羊。
叠击八九首,连被十数创。
屹然犹骂贼,贼势怒益张。
一旦申大义,义气何堂堂。
当事奇伟烈,胪迹陈未央。
监司恤其躬,成均荫乃郎。
这一段讲述了杜甫在战争中的表现。当他听到敌人的喊声时,他会立即挥舞着武器反击。尽管他的伤势严重,他还是坚持战斗,直到最后一刻。当战争结束时,他以高尚的义气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的五言古体诗,描绘了他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诗中充满了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热爱和关注,同时也展示了他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全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