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三,大口六,六文钱,一合粟。炊之为糜,不盈一掬,何况小口又减半,虽易糠秕且未足。
昔时富户今亦贫,何人为具黔敖粥。西风策策吹茅檐,大口小口同声哭。

【注释】

小口:指较小的容器。大口:指较大的容器。三:泛指容器的容量。六文钱:汉代货币的一种,每枚重六铢。一合粟:指一升米。炊(chuī)之为糜(mi):做饭做成粥。不盈一掬(ju):不满一捧。何况:哪里比得上……减半:指粥少。黔敖(qiān áo):春秋时鲁国的一个大夫,曾用食物救济受饥饿的人。后用作人施舍食物的代名词。策策(cè cè):风吹动茅檐的声音。黔敖:同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反映农民疾苦的小令诗。诗人在诗中以富户、贫民作对比,揭露了官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与压迫,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首句写“三”和“六”,都是泛指容器的容量,而“六文钱,一合粟。”却说明这些钱粮是供一家三口食用的,这就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下面的内容。接着写粥少,连小口都不够,更不用说大口。这两句是对前面所说的钱粮的进一步说明。第三句说昔日富户今亦贫,这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解释。第四句写何人为具黔敖粥,意思是那些富户们已经没有能力供给穷人粥了,他们只能像古代的黔敖一样去施舍一些粥食给穷人了。最后两句写西风阵阵,吹动茅檐,大口小口的人们哭起来的情景。这里,诗人运用了烘托的手法,使全诗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