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乾坤老,难堪节序更。
谁怜辞旧岁,重似别离情。
注释:除夕之际,我无法看到天地老去,更忍受不了节序的变迁。谁能怜惜我辞别旧岁的情愫,重似与朋友别离时的情感?
赏析:此诗为除夕所作,以“见”字作结,抒发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生命短促的感慨,同时表达了对家人团圆和亲情友情的珍惜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不见乾坤老,难堪节序更。
谁怜辞旧岁,重似别离情。
注释:除夕之际,我无法看到天地老去,更忍受不了节序的变迁。谁能怜惜我辞别旧岁的情愫,重似与朋友别离时的情感?
赏析:此诗为除夕所作,以“见”字作结,抒发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生命短促的感慨,同时表达了对家人团圆和亲情友情的珍惜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注释】 造化:自然现象和规律。无停息:没有停止,永恒不断。乘除:指年岁的增长和减少。改岁年:更替岁月。东风:春风。先入律:早春的风已吹动万物。星纪:星宿名,属二十八星宿之一。周天:环绕天一周。爆竹:放鞭炮。宣阳气:驱散阴寒,招来阳气。椒花:花椒花。启寿筵:开启寿宴。北堂:旧时指正室,这里指家中主妇所居之处。春正永:春天长久。槐荫:槐树遮荫。庭前:庭院里。 【赏析】 《元旦》是一首七言诗
梅澥先生赠送的柳条已经种在小园中,长得郁郁葱葱。枝条分布均匀,扶疏向门,分不出长短。春风已将柳枝的腰肢瘦削,眉间的愁苦也随风而去,消散了。柳长丝长,空余下缕缕的思念,不知向谁倾诉。 【注释】 梅澥:人名,此处泛指赠送者。柳:柳树。小园:庭院。分条:柳条分散。宁计尺:不计算尺码。扶干恰当门:柳树枝条向上生长,恰与门框相配。腰减春风力:形容柳枝的细弱。故国魂:旧时的祖国之情。长丝空缕缕:长长的柳丝
下面是诗句、翻译和注释的详细信息: - 诗句:吾师在何处,景仰属灵皋。 - 译文:我的老师在哪里?我景仰他就像敬仰神灵一样。 - 注释:灵皋:比喻高尚的地方或境界。 - 赏析:诗人通过询问自己的老师身处何方,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同时,“景仰属灵皋”这一表述,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学问、道德等方面的追求与向往。 - 诗句:品格兼金玉,文章间雅骚。 - 译文:品德高尚如同金玉一般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和赏析作品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丁丑举一子为亡弟盈出继”要求是“对下一句的诗句进行解释,并加上注释”,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最后按要求写出赏析。 诗中前两句“庭前荆树夥,荣落两暌违”,意思是庭院前的荆树繁茂,却因主人外出而枯萎凋零,这是比喻兄弟之间因故分离。后两句“既得亲枝共
昔读天台赋,知君实象贤。 金声堪继响,珠彩定惊筵。 吐凤休还笔,敲门不弃砖。 鸳针须自有,何事倩人传。 注释: - 昔读天台赋:指的是曾经读过《天台赋》,这是一篇描写神仙隐居之地的文学作品。 - 知君实象贤:通过阅读这篇赋文,你确实展现了像神仙一样的贤德。 - 金声堪继响:比喻你的才华如同金子一样珍贵,足以让人赞叹不已。 - 珠彩定惊筵:形容你的才华和品德,足以让整个宴会都为之震撼。 -
诗的逐句释义: 天地自空阔,风云无尽期。 注释: - 天地自空阔:表达了一种宏大、空旷无垠的景象。 - 风云无尽期:暗示了时间的无限和变幻。 春华冒寒发,野马相息吹。 注释: - 春华冒寒发:春天的花朵不畏严寒,努力绽放。 - 野马相息吹:比喻人或事物在某种环境下休息、恢复生机。 人事终成故,生机日出奇。 注释: - 人事终成故:人生的变迁最终会回归到起点。 - 生机日出奇
注释: 生徒已寥落,心事可胜叹。 知己复谁许,小才犹见难。 闲云思旧雨,秋气感幽兰。 翘首家山外,应多怨暑寒。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抒发诗人孤寂落寞之情为主题。 首联“生徒已寥落,心事可胜叹”是说学生已经凋零了,我的心里可真够难过的。这里诗人用“生徒”指代自己的学生,“生徒”凋零了,说明诗人的仕途也遭到了失败。 颔联“知己复谁许,小才犹见难”则是说朋友又在哪里呢
【注释】 南国:指南方地区。 佳士:贤能的人。 持筹无市气,展卷挹清芬:手里拿着筹算却没有任何市侩之气,翻开书卷却能领略到清香。 锦水浮归棹,吴江冷暮云:锦水(浙江一条河)上飘荡着归来的船只,吴(江苏)江上空弥漫着寒冷的暮云。 精神千古在,元鹤与同群:精神永远活在千古之中,就像仙鹤一样自由地生活在群体中。 【赏析】 此诗为题孙墨林小照之作,赞美了孙墨林的人品、才学和高洁的志向。全诗以“题”字领起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万寿寺” - 注释:万寿寺,通常指的是一个以供奉或纪念长寿、健康等吉祥意义为主题的佛教寺庙。 - 赏析:此句可能是对万寿寺的直接描述,表达了对该地宗教或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2. “兰若附京邑” - 注释:兰若,意为佛塔或僧舍;附,依附;京邑,指京城或首都,这里代指政治中心。 - 赏析:这句表达了万寿寺与京城紧密相关联,可能强调了其作为精神寄托和修行场所的地位。 3
三槐吟 昔闻王氏子,当户植三槐。 草木含灵气,儿孙列上台。 吾家先大父,手泽毓嘉材。 此后花黄候,长安孰往回。 注释: 1. 三槐吟:这首诗以赞美三槐树为主题,表达了对王氏家族的敬仰之情。 2. 昔闻王氏子:从前听说有个叫王氏的人家。 3. 当户植三槐:在家门口种了三棵槐树。 4. 草木含灵气:槐树生长的地方充满了灵气,象征着美好和吉祥。 5. 儿孙列上台:儿孙们站在台上,享受着阳光和微风
松崖悬瀑布,泉眼近云坛。 思得携琴往,同君一再弹。 注释:松崖:山崖上长满了松树。泉眼:山泉的出口。思得:我。云坛:高高的云彩聚集的地方。一再:多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首两句“松崖悬瀑布,泉眼近云坛”写远望,从高处看山间有松树,瀑布挂在悬崖上;泉水从山中流出,汇成小潭。第三四句“思得携琴往,同君一再弹”是诗人想象中的与友人共同欣赏美景时的情态和动作
【注释】 复岭:重峦叠嶂的山峰。 孤帆:一叶扁舟。 雾:指云雾。 数家烟火处,遥在小桥西:几户人家在烟雾弥漫的地方,远远地出现在小桥西边。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一个清晨景色。首句“复岭连云暗”,是说重山叠嶂,连绵不断;第二句“孤帆入雾低”,则写一叶扁舟进入薄雾,船帆显得很低。第三句“数家烟火处”,点明这是一处有人家的村庄。最后一句“遥在小桥西”,写出了村中有几户人家,在一座小桥边
【注释】 咏:写。镜:镜子。前因:《易经·系辞下》:“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左传·昭公七年》:“君子是以知微、察显、见几而知著也。”此二句谓人面如镜,可照善恶之本原。后身:佛家语,指人的前生后世。明处照:明亮的地方照看。了得:明白知道。本来真:真实本性。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一个人面对镜子,可以看见自己的面容和表情,从而了解他的内心世界。镜子能够反映人的形象
【注释】 犹:还。余寒:残留的寒气。春阴:春天的云。淡欲晴:淡而欲晴。律:古代一种十二律调,这里指律吕。两三声:形容雁声稀少。 【赏析】 这首诗写早春闻雁,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年华将逝的感叹之情。首句点明时令是早春,“尚怯馀寒在”说明天气尚未暖和,还留恋着冬天的气息;次句写初春的气候,“阴淡欲晴”,暗示天将放晴,万物复苏的景象。第三句“东风吹入律”,以律吕为喻,写出春风吹动大地
【注释】雁:指候鸟,如鸿雁、鹔鹴等。 “不作悲秋意”句:不表现出悲凉的秋景。 “关山一路春”句:关山一带一路上都是春天景色。 “似将消息报”句:好像在传递着春天的消息,让人看后知道又是一年春天到来。 “再来宾”句:指春天到来时大雁再次飞来。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抓住候鸟大雁的特点,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大雁的习性和特征。诗的前两句写大雁不悲秋,而是一路春光;第三句写它们像传递消息的人一样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赏析。解答此题,首先理解诗歌内容大意,然后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分析诗人在诗句中运用的表达技巧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见梅澥先生所绘兰草感怀”,这是首联,写自己见到梅澥先生的兰草图后感慨良多。梅澥,名无垢,浙江慈溪人,清代画家。 “芳草入丹青”意思是:芳草被画家画到了画纸上。芳草是诗眼,点明兰草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幽然无伴侣”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