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泥絮比禅家,泥絮含春又长芽。
香树尽能招玉凤,为他还作牡丹花。
题惠远禅师小照
莫将泥絮比禅家,泥絮含春又长芽。
香树尽能招玉凤,为他还作牡丹花。
注释
莫:不要。泥絮:指落在地上的柳絮。比:比喻。
含:蕴藏。长芽:发芽。
香树:比喻好树。
尽:全部。还:给。作:写。
赏析
这首词是赞美禅师惠远的。上片写禅师的清高脱俗;下片写禅师的才华横溢。全词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禅师描绘得有如“玉凤”一样高雅脱俗。
莫将泥絮比禅家,泥絮含春又长芽。
香树尽能招玉凤,为他还作牡丹花。
题惠远禅师小照
莫将泥絮比禅家,泥絮含春又长芽。
香树尽能招玉凤,为他还作牡丹花。
注释
莫:不要。泥絮:指落在地上的柳絮。比:比喻。
含:蕴藏。长芽:发芽。
香树:比喻好树。
尽:全部。还:给。作:写。
赏析
这首词是赞美禅师惠远的。上片写禅师的清高脱俗;下片写禅师的才华横溢。全词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禅师描绘得有如“玉凤”一样高雅脱俗。
【注释】 造化:自然现象和规律。无停息:没有停止,永恒不断。乘除:指年岁的增长和减少。改岁年:更替岁月。东风:春风。先入律:早春的风已吹动万物。星纪:星宿名,属二十八星宿之一。周天:环绕天一周。爆竹:放鞭炮。宣阳气:驱散阴寒,招来阳气。椒花:花椒花。启寿筵:开启寿宴。北堂:旧时指正室,这里指家中主妇所居之处。春正永:春天长久。槐荫:槐树遮荫。庭前:庭院里。 【赏析】 《元旦》是一首七言诗
梅澥先生赠送的柳条已经种在小园中,长得郁郁葱葱。枝条分布均匀,扶疏向门,分不出长短。春风已将柳枝的腰肢瘦削,眉间的愁苦也随风而去,消散了。柳长丝长,空余下缕缕的思念,不知向谁倾诉。 【注释】 梅澥:人名,此处泛指赠送者。柳:柳树。小园:庭院。分条:柳条分散。宁计尺:不计算尺码。扶干恰当门:柳树枝条向上生长,恰与门框相配。腰减春风力:形容柳枝的细弱。故国魂:旧时的祖国之情。长丝空缕缕:长长的柳丝
下面是诗句、翻译和注释的详细信息: - 诗句:吾师在何处,景仰属灵皋。 - 译文:我的老师在哪里?我景仰他就像敬仰神灵一样。 - 注释:灵皋:比喻高尚的地方或境界。 - 赏析:诗人通过询问自己的老师身处何方,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同时,“景仰属灵皋”这一表述,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学问、道德等方面的追求与向往。 - 诗句:品格兼金玉,文章间雅骚。 - 译文:品德高尚如同金玉一般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和赏析作品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丁丑举一子为亡弟盈出继”要求是“对下一句的诗句进行解释,并加上注释”,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最后按要求写出赏析。 诗中前两句“庭前荆树夥,荣落两暌违”,意思是庭院前的荆树繁茂,却因主人外出而枯萎凋零,这是比喻兄弟之间因故分离。后两句“既得亲枝共
昔读天台赋,知君实象贤。 金声堪继响,珠彩定惊筵。 吐凤休还笔,敲门不弃砖。 鸳针须自有,何事倩人传。 注释: - 昔读天台赋:指的是曾经读过《天台赋》,这是一篇描写神仙隐居之地的文学作品。 - 知君实象贤:通过阅读这篇赋文,你确实展现了像神仙一样的贤德。 - 金声堪继响:比喻你的才华如同金子一样珍贵,足以让人赞叹不已。 - 珠彩定惊筵:形容你的才华和品德,足以让整个宴会都为之震撼。 -
诗的逐句释义: 天地自空阔,风云无尽期。 注释: - 天地自空阔:表达了一种宏大、空旷无垠的景象。 - 风云无尽期:暗示了时间的无限和变幻。 春华冒寒发,野马相息吹。 注释: - 春华冒寒发:春天的花朵不畏严寒,努力绽放。 - 野马相息吹:比喻人或事物在某种环境下休息、恢复生机。 人事终成故,生机日出奇。 注释: - 人事终成故:人生的变迁最终会回归到起点。 - 生机日出奇
注释: 生徒已寥落,心事可胜叹。 知己复谁许,小才犹见难。 闲云思旧雨,秋气感幽兰。 翘首家山外,应多怨暑寒。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抒发诗人孤寂落寞之情为主题。 首联“生徒已寥落,心事可胜叹”是说学生已经凋零了,我的心里可真够难过的。这里诗人用“生徒”指代自己的学生,“生徒”凋零了,说明诗人的仕途也遭到了失败。 颔联“知己复谁许,小才犹见难”则是说朋友又在哪里呢
【注释】 南国:指南方地区。 佳士:贤能的人。 持筹无市气,展卷挹清芬:手里拿着筹算却没有任何市侩之气,翻开书卷却能领略到清香。 锦水浮归棹,吴江冷暮云:锦水(浙江一条河)上飘荡着归来的船只,吴(江苏)江上空弥漫着寒冷的暮云。 精神千古在,元鹤与同群:精神永远活在千古之中,就像仙鹤一样自由地生活在群体中。 【赏析】 此诗为题孙墨林小照之作,赞美了孙墨林的人品、才学和高洁的志向。全诗以“题”字领起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万寿寺” - 注释:万寿寺,通常指的是一个以供奉或纪念长寿、健康等吉祥意义为主题的佛教寺庙。 - 赏析:此句可能是对万寿寺的直接描述,表达了对该地宗教或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2. “兰若附京邑” - 注释:兰若,意为佛塔或僧舍;附,依附;京邑,指京城或首都,这里代指政治中心。 - 赏析:这句表达了万寿寺与京城紧密相关联,可能强调了其作为精神寄托和修行场所的地位。 3
三槐吟 昔闻王氏子,当户植三槐。 草木含灵气,儿孙列上台。 吾家先大父,手泽毓嘉材。 此后花黄候,长安孰往回。 注释: 1. 三槐吟:这首诗以赞美三槐树为主题,表达了对王氏家族的敬仰之情。 2. 昔闻王氏子:从前听说有个叫王氏的人家。 3. 当户植三槐:在家门口种了三棵槐树。 4. 草木含灵气:槐树生长的地方充满了灵气,象征着美好和吉祥。 5. 儿孙列上台:儿孙们站在台上,享受着阳光和微风
诗句:“莞尔何因自解颜,幸朝南海落伽山。” 译文:为何面带微笑,因为有幸来到南海的落伽山。 注释:1. 莞尔:此处指微笑。何因:为何,为什么。自解颜:自己微笑。2. 幸:有幸。3. 朝:拜访。南海:佛教中的地名,位于中国南海。落伽山:佛家名山,位于印度南瞻部洲。 赏析: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金朝觐为惠远禅师小照所作的题画诗。诗中描绘了禅师的安详与智慧,以及他在禅修中的状态和心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中描述了惠远禅师的风采,以及与他相识的知交之间的情谊。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恰是当年惠远师:这里的“当年”指的是惠远禅师的过去时期,而“师”则是尊称他为老师或导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的这个惠远禅师,正是当年那个令人尊敬的老师。 2. 虎溪微笑客归时:虎溪是惠远禅师居住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寺庙或者他的居所。“微笑”在这里可能是形容禅师的一种从容
【注释】 题惠远禅师小照:为惠远禅师的画像题写的一首诗。惠远,唐代僧人名。小照:指画像。 清修何事上团蒲:清静修炼,为什么在团蒲(一种草本植物)上坐禅打坐呢? 小坐花间手念珠:在花丛中小坐,手持念珠念佛。 侍者不知香色戒:侍者(即侍者弟子)不知道香色戒(即戒律)。 从旁虔奉淡巴姑:旁边恭敬地捧着药臼。淡巴姑:即白茯苓,是一味中药,这里用作药臼的喻体。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无障碍地展现庄严法界,诸天神欢喜见到如来。 分明是瓶柳垂下甘露水,又度化了人间小善人。 注释: - 无碍庄严法界开:表示一切众生都可以在无障碍的情况下,显现出自己的本然面目,也就是佛法的境界。 - 诸天欢喜见如来:诸天(天上的神仙)因为看到自己的本然面目而感到欢喜。 - 分明瓶柳垂甘露:瓶柳是一种植物,它的枝条下垂,可以垂下来像甘露一样的东西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第一句: 牡丹偏欲傲梅枝,富贵争先恰出奇。 - 注释: 牡丹偏爱在梅花枝条上盛开,显示出它的富贵和独特性。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牡丹对自身地位的自信和骄傲。尽管牡丹与梅花都是花中之最,但牡丹选择了在梅花上展现自己,这种选择显得尤为独特和珍贵。 2. 第二句: 何似春深三四月,天时人事两相宜。 - 注释: 春天三到四月的天气和人们的行为都适宜于牡丹的生长和发展
这首诗以牡丹花为题,通过描绘牡丹花在冬日里的沉睡状态,以及诗人对牡丹的欣赏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欣赏。全诗意境优美,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意味。 译文: 十二月看牡丹 可惜名花睡未醒,被人强起逗春情。 重帏密室深深护,不恨东风是此生。 注释: 1. 十二月看牡丹——在冬季观赏牡丹花,因为牡丹花通常在春季盛开。 2. 可惜名花睡未醒,被人强起逗春情——名花指的是珍贵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