蹀躞青骢下九垓,雕鞍香踏软红来。
筵张玳瑁调金鼎,笔架珊瑚咏玉台。
萱草岁寒凌雪健,杏花春暖向阳开。
于今《雅》《颂》承平日,眠底纵横见此才。
诗句解析与注释:
“蹀躞青骢下九垓”:“蹀躞”是一种古代马具,这里用以形容马的步态。而“青骢”是青色的马,常用来比喻忠诚和勇猛的士兵。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场景,诗人骑在忠诚勇敢的战马上,驰骋在广阔的天地间(“九垓”指极远之地),展现出英勇无畏的姿态。
“雕鞍香踏软红来”:这里“雕鞍”指的是精美的鞍座,常用于装饰马匹,增添其威武之姿;“香踏”可能是指马行走时尘土飞扬,香气四溢。这里的“软红”可能是指华丽的地面或装饰物,马儿在此经过,使得尘土变得柔软,色彩也变得更加艳丽。整句表达了马儿在尘土中前行,尘土变软,颜色更加艳丽的景象。
“筵张玳瑁调金鼎”:这句话中的“筵张”指的是宴席已经准备好,而“玳瑁”是一种珍贵的材料,通常用在贵重的装饰品或者家具上。“调金鼎”可能是指宴席上的珍馐美味已经被调制好,等待享用。这句诗描述了宴会的准备情况,食材丰富,环境雅致。
“笔架珊瑚咏玉台”:这里的“笔架”指的是用来放置毛笔的架子,而“珊瑚”是一种美丽的宝石,常用来形容美丽的东西。“咏玉台”则可能是指赞美诗歌、文章的高雅场所。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文人墨客在优美的环境中吟诗作对的场景。
“萱草岁寒凌雪健”:这句诗通过“萱草”这一形象,象征坚强不屈的品质。虽然“岁寒”意味着冬天寒冷,但萱草依然能够抵御严寒,保持生机。这象征着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坚持到底的精神。
“杏花春暖向阳开”: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杏花在温暖的春阳下盛开。这里的“春暖”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为万物带来了生机。杏花开放,象征着美好和希望。
“于今《雅》《颂》承平日”:这里的“《雅》《颂》”指的是《诗经》中的雅诗和颂诗,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体裁,代表着经典和正统。“承平日”表示和平稳定的时代,强调了诗歌在这种时代的重要性和价值。整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在和平时期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战场上英勇的战马到宴会上的华美景象,从坚韧的萱草到绽放的杏花,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对和平时代的赞美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