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觱栗响金飙,听说群羌更动摇。
冻坼平冈饥牧马,阴沈大漠冷盘雕。
花门祸肇天俱惨,草碛营开土半焦。
杨柳东风何处是,春来还忆灞陵桥。

注释

  • 塞上春感: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边塞春天的感慨。
  • 城头觱栗响金飙:城头上吹来的风声和水声(觱栗)听起来如同金属般清脆响亮(金飙),形容了边塞的寒冷。
  • 听说群羌更动摇:据说羌族人民因为某种原因变得更加不安。
  • 冻坼平冈饥牧马:冬天使平坦的山冈变得干裂,饥饿的牧民在马槽旁喂马。
  • 阴沈大漠冷盘雕:大沙漠上空布满云层,天空显得阴沉,仿佛是冷冰冰的盘子一样。
  • 花门祸肇天俱惨:花门地区发生了重大灾难,天地间都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
  • 草碛营开土半焦:草原上的营地被烧毁,土地变得焦黑,象征着战争的破坏。
  • 杨柳东风何处是:春天来了,但杨柳依旧没有发芽生长,不知春天在哪里。
  • 灞陵桥: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灞水北岸,因汉文帝刘恒送葬至此而改名灞陵桥,后因“灞陵伤别”成为送别之地。

译文

城墙之上风吹来,发出类似金属的声响。
听说羌族人民又动荡不安,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安稳。
冬天让平缓的山岗变得开裂,那些饿得发慌的牧民正在喂马。
阴沉的大漠上空布满乌云,天空仿佛是冷冰冰的盘子。
花门地区的灾难降临,天地间都沉浸在悲伤中。
草原上的营地被烧毁一半,土地焦黑如炭。
杨柳树在春风中依然未发芽,我不知春天在哪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塞上的所见所感以及对春天的期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以及战争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如“城头觱栗响金飙”形容风的声音如同金属般清脆,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寒冷;“听说群羌更动摇”则表达了作者对当地羌族人不稳定状况的关注。此外,诗中的“阴沈大漠冷盘雕”和“草碛营开土半焦”等描绘,不仅展现了边塞的严寒景象,也反映了战争对环境的破坏。最后,诗以“杨柳东风何处是”收尾,表达了对未来春天的美好期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整体上,这首《塞上春感》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以及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