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转无穷境,人生有收束。
老寻湖上庐,沧桑了无触。
一篱分割据,图史罗百族。
借君寒菜畦,画此井田局。
我自娱寂寞,君还课耕读。
童稚禀礼法,山水含亲睦。
晨炊松柏香,书声过墙屋。
日脚淡厨烟,饭熟书还熟。
此是承平声,念之泪盈掬。
汶汶五十年,旧梦今可续。
【注释】
①世转无穷境,人生有收束:世道在不断地改变,人生也有着结束的时候。②老寻湖上庐,沧桑了无触:我在年老之时寻找着湖上的住所,经历了沧桑世事却毫无感觉。③一篱分割据,图史罗百族:用一篱笆划分开的地方,可以画出许多族群的图和史。④借君寒菜畦,画此井田局:借用你家的寒菜地,画下这个井田的布局。⑤我自娱寂寞,君还课耕读:我独自娱乐在寂静中,你还要教导耕种读书。⑥童稚禀礼法,山水含亲睦:孩子们禀承礼仪法则,山水之中也充满了亲人之间的和睦。⑦晨炊松柏香,书声过墙屋:早晨炊烟袅袅升起,书声传遍了整座宅院。⑧日脚淡厨烟,饭熟书还熟:太阳落去厨房里炊烟渐淡,饭菜煮熟了书页也随着变暖。⑨此是承平声,念之泪盈掬:这是承平时期的歌声,听到它让我泪水盈掬。⑩汶汶五十年,旧梦今可续:汶汶五十年,旧梦如今可以延续了。
【赏析】
本诗共八首。第一、二、三、六、七、八首为四首一组,第四、五、六首又为一组。每组前两首写诗人与仁先邻里交往的情景,后两首则写友人的家境与为人。
这首诗的第一首开头就点出“世转无穷境”,表明作者对人生无常的认识,同时暗示了人应该随缘任运。接着写到人生的结束,“人生有收束”,表明作者对人生归宿的思考。然后笔锋一转,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湖上小屋、篱笆分割、图史罗百族、寒菜畦和井田局,以及晨炊的松柏香、书声过墙屋等,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安宁和满足。最后一句以感慨收尾,“此是承平声”,意味着这宁静和谐的场景正是承平时期的声音。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首开始就提到“老寻湖上庐”,表现出诗人对湖上小屋的喜爱和怀念。接着描述了湖上小屋的景象,“沧桑了无触”,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然后通过描述篱笆分割据和图史罗百族,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接着又写到“借君寒菜畦”,表明诗人将湖上小屋作为自己的家,与仁先共同生活。最后一句“画此井田局”则是诗人对于湖上小屋布局的独特见解和创作灵感的来源。整首诗通过对湖上小屋的描述和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第三首开头两句“我自娱寂寞,君还课耕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但是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消沉沮丧,反而选择在孤独中寻找慰藉。接下来描述了儿童们的礼仪法则和亲情和睦,以及山水之间的亲睦关系。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画面。最后一句“晨炊松柏香,书声过墙屋”,更是把这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推向了高潮。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四首开始就提到了“童稚禀礼法,山水含亲睦”,表达了诗人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家庭亲情的珍视。接下来描述了晨炊的松柏香和书声过墙屋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家庭的温馨和谐氛围。然后通过“日脚淡厨烟,饭熟书还熟”的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悟。最后一句“此是承平声”则是诗人对于家庭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述和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珍视之情。
第五首开头两句“汶汶五十年,旧梦今可续”,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望。接下来描述了汶汶五十年的变迁和旧梦今可续的感慨。然后通过描述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风格,表达了诗人对于老舍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最后一句“念之泪盈掬”则是诗人对于老舍先生去世的悲痛和哀思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风格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老舍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第六首开头就提到了“承平”,表明这是一首反映历史背景的作品。接着描述了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人物,如汉唐盛世、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然后通过描述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风格,表达了诗人对于老舍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最后一句“念之泪盈掬”则是诗人对于老舍先生去世的悲痛和哀思之情。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老舍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第七首开头就提到了“汶汶五十年”,表明这是一首回顾过去的作品。接下来描述了汶汶五十年的变迁和旧梦今可续的感慨。然后通过描述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风格,表达了诗人对于老舍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最后一句“念之泪盈掬”则是诗人对于老舍先生去世的悲痛和哀思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顾和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老舍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第八首开头两句“汶汶五十年,旧梦今可续”,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望。接下来描述了汶汶五十年的变迁和旧梦今可续的感慨。然后通过描述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风格,表达了诗人对于老舍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最后一句“念之泪盈掬”则是诗人对于老舍先生去世的悲痛和哀思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顾和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老舍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