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舟寻禹穴,百里同春风。
桑麻翳平野,钩画千渠通。
蕞尔海东隅,乐利神所钟。
千山拥藜杖,扶我入清雄。
俯惊岩壑奇,始悟积水空。
在德非馨香,辟此五亩宫。
幽怀忽整肃,万籁皆笙镛。
烟云到海尽,浩荡思神功。
道人精地学,纵览登炉峰。
桑田变沧海,此理焉能穷。
滔天来日难,蚁磨随西东。
诗句翻译:在会稽山,同潜道人登上禹陵,寻找着大禹的遗迹。
“漾舟寻禹穴”中的“漾舟”是指泛舟而行。“禹穴”指的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
“百里同春风”中的“百里”指的是很长一段距离。“同春风”形容的是大禹治理洪水后,大地恢复了生机,人们的心情也像春风一样愉悦。
“桑麻翳平野”中的“桑麻”指的是田野上的农作物,如桑树和麻类植物。“翳”有遮盖的意思,所以这句话是说田野上布满了绿色。
“钩画千渠通”中的“钩画”指的是绘制的地图或者计划。“千渠”,即成千上万的渠道,用来灌溉农田。这里指的是大禹治理洪水后,开凿的众多渠道,使得土地得到了充分的灌溉。
“蕞尔海东隅”中的“蕞尔”指的是微小、简陋的样子。“海东隅”指的是大海的东边,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一带。
“乐利神所钟”中的“乐利”指的是喜爱和享受。“神所钟”指的是神明所钟爱的地方。这句话是在赞美这片土地因为大禹的治理而变得美丽富饶。
“千山拥藜杖,扶我入清雄”中的“千山”指的是连绵不断的山脉。“藜杖”是一种用草本植物制成的手杖,这里比喻为仙人所用的拐杖。“清雄”指的是清澈而雄壮的风景。这句话是在形容这个地方的自然风光壮丽而又清幽。
“俯惊岩壑奇”中的“俯”表示低头。“岩壑”指的是山崖和沟壑。“奇”表示奇特。这句话是在形容站在高处向下看,感叹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始悟积水空”中的“积水”指的是积水成渊。“空”表示空虚。这句话是在说大禹治水之后,天地之间变得更加开阔,没有了堵塞之处,一切都显得更加空旷和深邃。
“在德非馨香”中的“在德”指的是德行。“馨香”指的是香气四溢。这句话是在说明大禹的德行并不是通过香气来体现的,而是通过他的实际行动和成就来展示的。
“辟此五亩宫”中的“辟”有开辟、建造的意思。“五亩宫”指的是大禹为自己建造的房子或居所。这句话是在说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而建造了这座房子或居所,以此来纪念他的功绩。
“幽怀忽整肃”中的“幽怀”指的是内心的感受。“整肃”指的是整齐划一。这句话是在说在大禹的治理下,国家安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内心感到十分舒畅和平静。
“万籁皆笙镛”中的“万籁”指的是大自然的声音。“笙镛”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比喻为美妙的音乐。这句话是在说在大禹的治理下,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共同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烟云到海尽,浩荡思神功”中的“烟云”指的是云雾缭绕的景象。“海尽”指的是大海的尽头。这句话是在说在大禹的治理下,自然界的美景得以展现,令人心旷神怡。
“道人精地学,纵览登炉峰”中的“道人”指的是同潜道人。“精地学”指的是对地理学的研究精深。这句话是在说同潜道人对地理学有着深入的研究,能够登临高山之巅,俯瞰整个大地。
“桑田变沧海,此理焉能穷”中的“桑田”指的是桑树变成田地的过程。“沧海”指的是大海变成桑田的过程。这句话是在说大自然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出来。
“滔天来日难,蚁磨随西东”中的“滔天”指的是波涛汹涌的大江。“来日难”指的是未来的日子难以预测。“蚁磨随西东”指的是蚂蚁搬家时需要跟随水流的方向,这里比喻人们的活动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句话是在说大自然的力量是无法阻挡的,人们的生活也会随之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