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入温泉志,应叹见者稀。
会将芹藻采,可咏浴乎沂。
【注释】汤:地名,位于今山东滕县。补入温泉志:指《后汉书·郡国志》中有“汤故城”,但无温泉记载。应叹见者稀:感叹见到温泉的少。会:当。将芹藻采:采摘芹菜和水藻。芹藻为浴沂之具。可咏浴乎沂:可以歌颂在沂水中沐浴的情景。乎:于,在……里。
【赏析】《后汉书·郡国志》记载:“汤故城,有汤祠。”《水经注》:“汤水,出琅邪东山,南流径汤城北,世谓之汤口也。”可见,汤水即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西南的白沙河、蒙阴县东北的汤泉乡一带,是一处著名的天然泉水。唐人张祜曾作诗道:“闻说温泉水,长年蕴地文。玉膏明镜里,珠树翠烟中。”“汤故城”在今山东临沂市兰山区西南的汤泉镇境内,属苍山县所辖,古时属琅邪郡。
据传,汉武帝刘彻曾在此建“汤宫”,“汤宫”又称“汤泉宫”、“温汤宫”。汉成帝时(公元前24—前19年),因宫人病疾,始立“汤官”,专司汤浴之事。此后,历代帝王都把温泉作为重要的皇家设施,加以利用。
《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仙者及蓬莱之间,盖闻其三神山,去中国不万里。方丈、瀛洲,去方丈五旬余,则三神山非有奇物异宝,安得来哉!然臣尝西到过流沙,南至交趾,北至幽陵,东至蟠木;未见神异物怪之珍奇异者;虽无验,犹可观矣。”秦始皇派徐巿出海寻找三神山,徐巿等人到了东海,发现有座名叫“蓬莱”的岛,岛上有三座山,山上有神仙居住;又到了海上,发现了一座名叫“瀛洲”的岛屿,岛上也有三座山峰,山上也有神仙居住。徐巿认为这两座海岛就是传说中的“三神山”,并准备派人登岸去寻访。这时,他得到了一个建议:如果能够从海边乘船渡到对面的岸边,再从那边上岸,就可以抵达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了。于是,他采纳了这个建议,带着一队人员登上船只,渡海到了对岸,然后上岸向“三神山”进发。他们走了一段路以后,就来到一片茫茫大海之中。徐巿觉得奇怪,便问随行的方士们:“为什么我们总是走不出这片大海呢?”方士们回答说:“我们脚下的这座山叫做“扶桑”,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而太阳每天早晨都会从这座山的东方升起。如果我们一直向前走的话,那么太阳就会越来越远,直到看不到为止。因此我们不能离开这座山。”说完,他们就继续往前走。走了几天几夜,终于看到了一座高高的大山,这座山的名字叫“蓬莱”,山上有三座山峰,山上有神仙居住。他们登上山顶,只见那里风平浪静,海水湛蓝清澈,阳光灿烂耀眼。他们在山上住了几天以后,突然感到头晕目眩,身体虚弱无力。后来才知道,这座大山原来是“扶桑”的余脉。当他们从山顶上下来以后,又继续向前行走了一段路程。这时天色已晚,他们看到前面出现了一座高大的山脉,上面有一座山,形状像葫芦一样。这座山的名字就叫“方丈”。他们在山上住了几天以后,又感到浑身无力,身体虚弱不堪。后来才知道,这座大山脉原来也是“扶桑”的余脉。当他们从这座山上下来以后,又继续向前走去。最后来到了一座高大的山脉,上面有一座山,形状像酒坛子一样。这座山的名字就叫“瀛洲”。在这座山上住了几天以后,他们感到浑身乏力,精神萎靡。后来才知道,这座山脉也是“扶桑”的余脉。他们从这座山上下来以后,就准备返回。可是他们刚回到岸边,就发现已经错过了时间。因为按照徐巿的计划,他们应该乘着小船渡海回到自己的船上,然后再上岸回家,可是他们却误打误撞地来到了另一条海岸线上。由于找不到回去的路,只好在那里住了下来。后来,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来摆脱这个困境,那就是在海上航行。于是,他们开始扬帆起航,向着远方驶去。就这样,他们终于离开了这个被“三神山”包围的神秘地区,回到了自己所在的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