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师住西林庵,在山不识庐山面。
昨持斋钵出山来,仿佛白莲社中见。
自言祝发从安国,玄奘世系生同县。
旋入延恩主法筵,重开灵境新禅院。
半偈语翻千佛场,瓣香缘结三生善。
当时知识尽名流,过去光阴如掣电。
为宏道愿舍丛林,桑下已辞三宿恋。
不招云侣不把茅,一瓢今挂杨街堰。
吾闻师言增太息,世出世间遇随变。
曾闻茎草化金身,会见淘沙得精饭。
槛外青山祇树深,门前流水经溪滟。
西林原不让东林,立地谁坚清净愿。
社中若继远公游,选胜何如选佛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名为《赠西林上人》。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西林师住西林庵,    
在山不识庐山面。    
昨持斋钵出山来,    
仿佛白莲社中见。    
自言祝发从安国,    
玄奘世系生同县。    
旋入延恩主法筵,    
重开灵境新禅院。    
半偈语翻千佛场,    
瓣香缘结三生善。    
当时知识尽名流,    
过去光阴如掣电。    
为宏道愿舍丛林,    
桑下已辞三宿恋。    
不招云侣不把茅,    
一瓢今挂杨街堰。    
吾闻师言增太息,    
世出世间遇随变。    
曾闻茎草化金身,    
会见淘沙得精饭。    
槛外青山祇树深,    
门前流水经溪滟。    
西林原不让东林,    
立地谁坚清净愿。    
社中若继远公游,    
选胜何如选佛遍。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西林师住西林庵,
  • 注释:西林师住在西林庵。
  • 译文:西林法师住进了西林庵。
  1. 在山不识庐山面。
  • 注释:在山上却不认识庐山的面容。
  • 译文:在山上却不认识庐山的面容。
  1. 昨持斋钵出山来,
  • 注释:昨天拿着斋戒用的钵子下山来。
  • 译文:昨天带着斋戒用的钵子下山来了。
  1. 仿佛白莲社中见。
  • 注释:似乎在白莲社里见到了自己。
  • 译文:好像在白莲社里见到了自己。
  1. 自言祝发从安国,
  • 注释:自称从安国学习了剃度出家的方法。
  • 译文:自称从安国学习了剃度出家的方法。
  1. 玄奘世系生同县,
  • 注释:玄奘的后代出生在同一个县。
  • 译文:玄奘的后代出生在同一个县。
  1. 旋入延恩主法筵,
  • 注释:很快进入了延恩寺主持佛法讲席。
  • 译文:很快进入了延恩寺主持佛法讲席。
  1. 重开灵境新禅院,
  • 注释:重新开启了修行的圣地新禅院。
  • 译文:重新开启了修行的圣地新禅院。
  1. 半偈语翻千佛场,
  • 注释:一半的偈语翻转了千佛场。
  • 译文:一半的偈语翻转了千佛场。
  1. 瓣香缘结三生善,
  • 注释:用香瓣结下了三辈子的善缘。
  • 译文:用香瓣结下了三辈子的善缘。
  1. 当时知识尽名流,
  • 注释:那时的有名人士都是名人。
  • 译文:那时的有名人士都是名人。
  1. 过去光阴如掣电,
  • 注释:过去的岁月像闪电一样迅速消逝。
  • 译文:过去的岁月像闪电一样迅速消逝。
  1. 为宏道愿舍丛林,
  • 注释:为了弘道的愿望舍弃了寺庙丛林。
  • 译文:为了弘道的愿望舍弃了寺庙丛林。
  1. 桑下已辞三宿恋,
  • 注释:在桑树下已经告别了三天的依恋。
  • 译文:在桑树下已经告别了三天的依恋。
  1. 不招云侣不把茅,
  • 注释:不招揽云一样的伴侣也不拿茅屋居住。
  • 译文:不招揽云一样的伴侣也不拿茅屋居住。
  1. 一瓢今挂杨街堰,
  • 注释:现在挂在杨柳街上的破瓢子。
  • 译文:现在挂在杨柳街上的破瓢子。
  1. 吾闻师言增太息,
  • 注释:我听到老师的话增加了叹息。
  • 译文:我听到老师的话增加了叹息。
  1. 世出世间遇随变,
  • 注释:世间和出世间的事情都随着变化而改变。
  • 译文:世间和出世间的事情都随着变化而改变。
  1. 曾闻茎草化金身,
  • 注释:曾经听说茎草可以变成金子的身体。
  • 译文:曾经听说茎草可以变成金子的身体。
  1. 会见淘沙得精饭,
  • 注释:见到淘洗沙子可以得到精米。
  • 译文:见到淘洗沙子可以得到精米。
  1. 槛外青山祇树深,
  • 注释:窗外的青山只是一棵树那么深。
  • 译文:窗外的青山只是一棵树那么深。
  1. 门前流水经溪滟,
  • 注释:门前的流水流过小溪显得波澜起伏。
  • 译文:门前的流水流过小溪显得波澜起伏。
  1. 西林原不让东林,
  • 注释:西林庵并不逊色于东林寺。
  • 译文:西林庵并不逊色于东林寺。
  1. 立地谁坚清净愿,
  • 注释:谁在立地就坚持清净的愿望?
  • 译文:谁在立地就坚持清净的愿望?
  1. 社中若继远公游,
  • 注释:如果继续追随慧远大师的旅行。
  • 译文:如果继续追随慧远大师的旅行。

赏析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生活的感慨及对禅宗的认同。贾岛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全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佛教教义的虔诚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离绝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