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寻净土羼遗民,奈此泥犁黑劫沦。
东海昔年迟蹈我,北山今日恐驱人。
坡翁抵死居无竹,老子平生患有身。
万古阎浮诗冢在,蘧庐天地一微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内容来作答。

本题中,第一句的“净土”是指佛教所说的理想境界。诗人在这里借以指代自己所向往的理想世界。第二句“泥犁”,是佛教所说的地狱。诗人这里以“泥犁”喻指当时的黑暗现实。第三句“东海迟蹈我”,意谓当年孔子曾说过:“吾欲东游,至于海。”第四句“北山恐驱人”,语出《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第五句“坡翁”是苏轼的别号,“老子”是道教创始人李耳的称号。第六句“诗冢”,即指作者自己的诗集。第七句“蘧庐”,指古代的一种房屋,形似草编的圆篷,用以自蔽风雨。第八句“天地一微尘”,语出唐代王维《摩诘为吴道子画山水歌》中的名句:“居凡夫之境,犹列仙之室;处清净之地,若履虚空之中。”

赏析: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此诗是一首咏史之作。首联写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颔联写自己渴望回归理想的净土,颈联写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尾联写诗人的归隐之心。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感慨,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慨。

【答案】

译文:想要寻找一个净土,却无法摆脱世俗的牵绊,因为当时正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过去孔子曾说:“我要到东海去,到北海去。”但如今连北海都难以到达了,更不用说到东海去。现在天下大乱,百姓生活艰苦,我恐怕也难逃厄运。东坡先生曾经说:“我死后一定葬在竹子旁边。”但现在竹林已经没有了。老聃一生都在讲“无”,但最后还是难免有病而死。我们这些凡人,就像一座座阎浮提(梵语译音)上的坟墓一样,渺小而微不足道。

赏析:本诗是苏轼贬谪黄州时的作品,诗人借古讽今,抒发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忧国之痛。首联写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颔联写自己渴望回归理想的净土;颈联用典写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尾联写诗人的归隐之心。全诗情感深沉,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是一首具有高度思想性、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