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吞天来,喷薄南出口。
江流不能敌,抵北乃东走。
悬崖峙西湾,水势扫如帚。
孤城艮其背,外捍赖两肘。
灵区聚神奸,石状杂妍丑。
平铺理横截,旁罅中劈剖。
熊罴饥攫人,奇鬼起援手。
蜂窠挂篙眼,鸟卵破瓮缶。
一一皆下垂,中空无一有。
有时应鞺鞳,照影见星斗。
忽然风喧豗,声作蒲牢吼。
年深追蠡坏,兼恐石断纽。
惜哉坡公记,石刻泐已久。
茫茫宇宙间,孰是真不朽。

【译文】

石头钟山:鄱阳湖吞吐天地,南边开口向东喷薄而出。江流无法抵挡,只能往北拐弯东走。悬崖耸立在西面湾中,水势扫过如同用帚扫。孤城屹立在其背脊上,外捍依赖着两肘。

灵区聚集着神和鬼,石头的形态参差不齐。平铺着理路横截过去,旁边缝隙中劈开剖分。熊罴像饥饿的人一样扑向人,奇鬼也起来援手相帮。蜂窠挂在篙眼中,鸟卵从瓮缶中破裂。一一下都下垂,中间却空空荡荡。有时应响如鞺鞳,照影见到星斗闪烁。忽然风吹声喧嚣,声音像蒲牢一样吼叫。年深月久追查蠡鱼破败处,又恐怕石头断裂纽扣。可惜啊坡公记,石刻已经风化多年。茫茫宇宙间,谁能算是真不朽?

【赏析】

《石钟山记》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石钟山时,因“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而产生怀疑的故事。全文通过记叙游览石钟山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事不目见耳闻”的道理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

文章开头先写石钟山的地势特征:“自云梦泽之南,经其北而西三百余步,得石潭焉”。接着写山中水景:石潭“皆为大石所积,旁无松柏,下多激流”。然后是写山形:山中“怪石森然”,“有若市肆之排列”;“倚危崖,临绝壑”;“仰观林木,俯听溪流”,但都不如“石钟山”的形势好。

作者写到这里,便戛然而止。接下来就写听到的水声。“余闻之也久矣”,“以为石钟者”,于是“舟师假设其说”:“钟之来也,入山愈深,其闻愈远;逾险逾远,遂不似大声之闻,而如风雨之至”。

这是一段极富于想象力的描写,把读者引入一种神秘莫测的境界,令人想见那神奇的景象。

作者接着指出,虽然“钟声如有可推而击之者”,但“余以是心疑之”。于是他“独攀绝壁,履巉岩”,终于“至绝壁之上,得平石”,听到了“钟磬”般的回声,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今以钟磬置水中,确乎不可易也”。

作者总结全文,发出感慨:“天下之事固非一人之所能尽也!”并表示希望后之君子能进一步探明真相,写出“传疑”“释疑”的文章来。

既记叙了游览石钟山的过程,又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文章语言流畅自然,形象生动传神,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