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中野色变衰颜,雨后风光天水闲。
一片青苔封古石,几行疏树点空山。
僧归柳径初传磬,秋入绵衣欲掩关。
暂借草亭因待月,肯教夕照负人还。

夕眺

望中野色变衰颜,雨后风光天水闲。

一片青苔封古石,几行疏树点空山。

僧归柳径初传磬,秋入绵衣欲掩关。

暂借草亭因待月,肯教夕照负人还。

注释:

望中野色变衰颜:在远处眺望时,田野的颜色变得憔悴。

雨后风光天水闲:雨水过后,景色变得宁静。

青苔、古石、疏树、空山:都是自然景物。

初传磬:刚开始传来寺庙中的钟声。

秋入绵衣:秋风已经带来了棉衣的寒意。

草亭:指诗人临时搭建的休息场所。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开头两句写远景,“望中”二字总揽全景,“野色”二字总括全境。“变衰颜”,写出了夕阳西下时,那片荒寂的田野上,一切都显得格外苍老、衰败。“雨后风光天水闲”,描写的是近景,雨后的风光和悠闲的水面相映成趣,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接下来四句,是诗人对所观之景的具体描绘。“一片青苔封古石”,“一片青苔”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封古石”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古石的敬仰之情。“几行疏树点空山”,诗人用“疏树”形容树木的稀疏,用“点”来形容这些疏疏落落的树木点缀在这空荡的山间,给人以幽静之感。

“僧归柳径初传磬”,描述了僧人归来的情景,而“初传磬”则传达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秋入绵衣欲掩关”,这里的“绵衣”指的是秋天带来的寒意,而“欲掩关”则表达了诗人想要躲避寒冷的心情。

是诗人的感慨之语。“暂借草亭因待月,肯教夕照负人还”,诗人在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想要暂时停留下来等待月亮的愿望。而“肯教夕照负人还”则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慨,诗人希望夕阳的余晖不要带走他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