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逢兹夕,沂州听雨风。
五更千里外,一我万愁中。
仆散囊钱尽,驴鸣栈豆空。
今年安吃饭,不怨校书穷。

【注释】

①“去岁”句:去年这个时候,我在沂州。去岁,指去年。逢,遇到。兹,此;夕,夜晚。

②“五更”两句:在遥远的千里之外听到了五更天传来的雨声,想到自己一人独居万种忧愁之中。五更,泛指深夜。千里外,形容距离遥远。万愁中,万般忧愁之中。

③“仆散”两句:我囊中的钱已经花光了,驴子叫声也显得空空落落,连豆豉都买不成了。仆散,姓,名不详,曾任过官。囊钱尽,指钱财用尽。栈豆空,指卖豆豉所得的钱也用完了。

④“今年”两句:今年还能吃什么饭?不抱怨校书郎穷困潦倒。安吃饭,指能够吃饱吗?不怨,不埋怨,校书郎,即主事官,掌管典籍。

【赏析】

《夜雨》,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绝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冬。此诗以夜雨为题,抒发了作者在仕途上遭受打击后,心情苦闷抑郁的复杂感情。全诗语言通俗平易,明白如话。

第一句“去岁逢兹夕”,说明去年此时此地曾遇到过这种情景。“逢”字点出诗人与这一夜雨有缘。去年这个时候,诗人身在沂州(今山东临沂),在这样一个风雨之夜听到雨声、听到风声。

第二句“五更千里外”,写远闻雨声,近听雨声。远闻雨声,表明诗人当时身在远方;近听雨声,则又表明诗人身在近处。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又表现出诗人对这一夜雨的深情眷恋。

第三句“一我万愁中”,是说在这万种愁思包围中,诗人独自一个人。万愁,极言愁思之多。“仆散囊钱尽,驴鸣栈豆空”,进一步描写了诗人当时的穷困状况。“仆散”是姓,名不详,曾任过官。“囊钱尽”,指钱财用光了。“驴鸣栈豆空”,指卖了驴子所换得的豆豉也用完了。“豆”是古代的一种货币,“空”是空荡荡的意思。这两句诗,生动地写出了诗人的穷困之状。

第四句“今年安吃饭”,是说今年还能吃上饭吗?“安”,怎么。“不怨校书穷”,是说不抱怨校书郎穷困潦倒。校书郎是负责典校图书、校正文字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馆长或编辑部主任之类的职务。校书郎的俸禄本来很薄。白居易在任校书郎期间,生活十分清贫,甚至常常靠典押衣物来度日。

这首诗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之后所作。当时他的心情是苦闷的,因此诗中流露出来的也是苦闷之情。但苦闷归苦闷,却并不绝望,相反还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全诗语言通俗平易,明白如话。

【译文】

去年这个时候,我在沂州听到夜里的雨声。

凌晨五点钟的时侯,听到远远的雨声;想到自己孤身独处万千忧愁之中。

仆人的囊中没有钱了,只好将驴子卖掉;旅店里没有豆腐吃,只好将豆豉卖掉。

今年的饭食怎么办呢?不抱怨校书郎穷困潦倒而挨饿受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