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背孔孟言,不敢违传注。
此语虽过激,足袪俗士痼。
古来贤述圣,一间待神悟。
及其笔之书,所见复非故。
忠臣与佞臣,纷纷堕云雾。
杂咏其二
宁背孔孟言,不敢违传注。
此语虽过激,足袪俗士痼。
古来贤述圣,一间待神悟。
及其笔之书,所见复非故。
忠臣与佞臣,纷纷堕云雾。
【注释】
- 杂咏:诗歌体裁之一,内容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可以自由抒发情感。
- 宁背孔孟言:宁愿违背孔子和孟子的言论。
- 不敢违传注:不敢违背流传下来的经典注解。
- 此语虽过激:这句话虽然过于激进。
- 足袪俗士痼:足以驱散世俗人士的旧观念。
- 古来贤述圣:自古以来,圣人的传记和解释。
- 一间待神悟:等待着神灵的理解。
- 笔之书:用文字记录。
- 所见复非故:所见到的内容已经不是原来的面貌了。
- 忠臣与佞臣:忠诚与奸佞的人。
- 纷纷堕云雾:纷纷迷失在云雾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杂咏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圣人言行和后世学者解读的不同看法。首先,作者表示宁愿违背孔子和孟子的言论,也不愿意违背流传下来的经典注解。这表明作者认为,这些经典言论已经深入人心,是人们行为准则的基石,不应该轻易被推翻。然而,他也指出这种观点过于激进,可能会对那些追求真理的人造成伤害。
他进一步强调了古来贤述圣的重要性。他认为,圣人的传记和解释是人们对圣人思想理解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同时,他也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圣人思想的理解和解读也在不断变化,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这些新的观点并没有改变圣人的思想本质,只是对其理解的进一步深化而已。
他提到忠臣与佞臣的问题。他认为,无论何时何地,忠诚和奸佞的人都会存在。而那些试图通过自己的言行来迷惑世人的人,都是因为迷失了自己的初心,失去了对圣人思想的真正理解。因此,他呼吁大家要警惕那些试图用各种手段来蒙蔽视听的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圣人言行和后人解读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真理追求的坚定信念和对世俗偏见的批判态度。它鼓励读者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要学会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答案。